近日听樊登老师讲《变好的方法》这本书,觉得有必要做个记录整理。
作者说,我们的人生中有一条线,我们在“线上”的状态与“线下”的状态是完全不同的。“线上”有两件事:分别是“谦逊与爱”,而“线下”的两件事则分别是“骄傲与恐惧”。这是我们人生中的四大普适法则,它几乎可以决定我们人生中所有的事情。
当你做一件事是出于谦逊和爱的时候,那你基本上会有好的收获,会产生一个好的结果,对你和对他人来说都会产生帮助;而你做一件事的动力如果来自骄傲和恐惧,你会处处碰壁,遇到大量的麻烦。但恐惧与骄傲又是我们原始的部分,所以确实是很难回避的。
四大普适法则
第一:基于勇敢的谦逊,这一法则专注于个人成长。这里所说的谦逊,不是一种态度,不是一种语气,而是一种认知,是你对自己所要做出的决定,心中是存疑的,用批判性思维来质疑自己的结论,目的是专注于个人成长。
第二:成长驱动的爱,这个法则能够让我们专注于使他人成长。当我们希望别人更好,我们对别人有爱,就会专注于使他人成长。
与以上相对应的“线下”部分,就是自我驱动的骄傲,专注于自我抬高。当你内心充满骄傲,你就会觉得我不能丢脸,他们都要尊重我。这时你就会做出很多自我抬高的行为,比如:吹牛/对别人颐指气使/生气/指责等等,这些都是基于骄傲的行为。
无论是家庭还是职场,自我抬高的行为往往都会给我们带来麻烦。
第四:自限性的恐惧,这是因为我们专注于自我保护。自我保护就是这件事我不能做,这件事不适合于我。。。。。你永远处于一种守势,我们以被动性的、依赖性的和取悦他人的行为来束缚自己。
一边是自我抬高/骄傲,一边是自我保护/恐惧,这两种线下的行为,既限制了别人也限制了自己。
在《终身成长》这本书里,讲到了成长型人格。这类人不怕失败,不怕被人嘲笑。你想,如果一个非常谦逊的人,在别被人嘲笑的时候,他会觉得没关系,因为他没有把自己吊得很高。如果一个人时刻都把自己吊得很高,一旦被别人嘲笑,他就会受到莫大的打击,会马上启动自我保护模式,甚至会跟对方争斗。
两条链条
线下行为的链条:它们都是从不安全感出发,不安全感导致恐惧,恐惧导致骄傲,骄傲导致否定,否定带来的结果是无效。所以当我们出于恐惧和骄傲去做事情的时候,绝大多数都是否定的,这个不行,那个不行,你不行,你们不行……,当我们做出了这么多否定的行为和建议的时候,我们就很难有所收获,因为我们将人生绝大部分的时间用来否定。
线上行为的链条:它们是从勇气出发的,勇气带来谦逊。我们可以承认自己不行,我是开放的,我是来学习的,我们希望自己和别人都更好,此时你的行为是有建设性的,而且你也在不断的为自己和他人的人生添砖加瓦。
调回线上意味着放松,不要那么紧张和正襟危坐,我们的行为/肢体语言充满了攻击性,我们没有考虑到别人的情绪,需要理解和尊重。
调回线上意味着,首先你要往后坐一点,身子不要那么靠前,脸部的表情也不用那么一本正经,身体不要那么僵硬,我们放松下来,尝试着发现别人的优点,别人观念中合理的部分,我们放松了,对方也会放松下来,双方就可以很好的沟通。
所以当我们能够回归谦逊和爱的时候,也就是我们能够走到骄傲和恐惧的背面,我们自己和他人都可以获得成长。
十六种做事风格
1.谦逊/4种:真诚可信、 乐于改变、说到做到、追求成就。
2.爱/4种:人际交往、鼓励他人、助人成长、同情他人。
3.骄傲/4种:冷嘲热讽、争强好胜、把持控制、过度努力。
4.恐惧/4种:寻求认同、容易动怒、依赖他人、躲闪问题。
十六种做事风格背后的成因:
行为=情境+思维,触发行为的本质来自我们的思维,而诱因/模板/真理形成了我们的思维习惯。
人的大脑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省事,大脑不愿意认真分析每一件事,因为会很累,所以我们就在大脑边缘系统中存储的很多的模板(从小形成的思维模式),
所以,多读书可以让我们的模板和真理得到有效的扩充,让它们变得更有弹性。
怎样从“线下”跃至“线上”?
第一步:辨识。我们要能知道自己是在线下的,我们的身体不会说谎,感受不会说谎。
第二步:停止/呼吸/思考/行动。--目的是回到线上,出于谦逊和爱去行动。
希望这本书中的内容,可以时常提醒到自己,在我的人生中同样存在着一根天际线,而线上与线下的行为,时间久了,会发生云泥之别。
明白了这些,时常能做到这些,我们的人生将会大大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