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多遍《终身成长》,也看了成甲的《好好学习》的红灯思维和绿灯思维多遍,但真正自已遇到时,我的选择还是听从惯性。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能一直向前走,也要停下来,复盘下这一周的得失,在自已的经验中学习。成甲说,你是有十年工作经验,还是一年工作经验用了十年,我希望我是后者。现在,来讲出我的故事。
本周是双周报周,组内成员报了某车型故障的课题,说是已经通过ROM对策完成,具体对策内容等欧洲回复。这个车型是欧洲开发的,开发责任非我组。相关邮件都没有抄送我,因为是非我组责任,所以认为这个课题不重要。不过L君既然报了个这个课题,我就只检查了逻辑没问题,就报上去了。然后,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这个车型是有采数据的,你们分析数据了吗?你们不能只是FOLLOW下信息。你们组在其中做了什么事? ”我遭遇到了连珠炮一样的追问,直接就一脸懵了。在我的观点中,这并不是一个重要课题。“我没有相关邮件,后续我调查下”。“连我都有相关邮件,你为什么没有?“”别人没发给,我自然没有,这个不是很正常吗?“我很不理解对方的怒气,这句话还是忍住没说。光岛开始站出来解释,现在的情况,说可能EN担会知道更详细的情况。然后我就被留了作业,去分析故障的理由和对策。但其实,我内心还是对抗着的,这件事又不重要,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经历做这件事呢?内心的对抗,应该让我的表情也很是不服气的样子吧。
后来问了EN担,得到的结论也是欧洲还没有回复,完全不知道的状态。数据虽然采了,但因为逻辑和标签和我们常用的不同,也无能力分析。似乎,我的理由也对。于是,这几天我都在一种愤懑的情绪中。今天在群里跟朋友们聊起这事,我打趣道,为什么我不是成长型思维呢。
于是,我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想,他在意的是什么?他也许只是希望我们能趁这个机会多学一些东西,而我只是站在自已的角度,用拒绝的语气跟他说着难度和表示这个东西不重要。如果我是他似乎也会生气。站的角度不够高,还不接受建议。这不是典型的红灯思维吗?这样想着就释然了。
还有另一点,为什么我想反抗?我努力的想解释什么,是因为我的安全感不够高,害怕差的一评价。所以我没有放下自已,坦然的接受建议,但这样反而会势得其反。安全感是自已给自已的,我不需要害怕的。
跳出这件事,以后遇到这样的情况,我要怎么办呢?首先,我要想对方的出发点是什么?我要找到对方的出发点,然后与对方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第二,如果我找不到对方的出发点,那我就去详细解释我的判断及依据,以期得到对方的理解。事情本来就是这样,A面B面都有道理, 得到相互的理解更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