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与闻的辩证

作者: 惊鸿2019 | 来源:发表于2021-01-26 03:58 被阅读0次

在现代汉语里,听指的是用耳朵接收声音。听字的繁体字写作“聽”,是有耳朵的。简化以后变成了口和斤,就有些莫名其妙了。听的甲骨文是这样写的,既有口又有耳,表示出得你口,入得我耳,那就是听了。

而闻的本义为听到、听见,现在多用来表示用鼻子嗅气味。

听的字义中与嗅觉是没有一点关系的。可是,在我的家乡,却往往用听来表示闻和嗅的意思。比如:花开了,听听香不香?饭菜放得时间长了,听听坏了没有?小的时候耳濡目染,没觉得哪里不对,现在想起来,这个字用得不对呀,耳朵怎么能代替鼻子的功能?

倒是闻这个字意义比较广泛,在甲骨文里 ,闻字像一人跪坐以手附耳谛听的样子。

现在的简化字也是门里面有一只耳朵,很贴切的表示出听的意思。不过,古代已经引申出嗅的意思了。在三国时期魏国王肃的《孔子家语·六本》有一句话:“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讲的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思。

闻字考证过了,两千年前就有听和嗅两种意思。但听字就不好解释了,在文献资料中根本找不到嗅的意思。为什么却能一直流传到今天呢?

我的家乡在乐亭县,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商朝的时候,这里是古孤竹国的所在。那两位伟大的贤士伯夷和叔齐,就是孤竹国的两位王子。他们忠于商朝,耻为周臣。兄弟让国,叩马谏伐、不食周栗,隐于首阳,采薇而食,饿死首阳的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诗经》

中《采薇》篇说的就是他俩的故事。

孤竹国始于距今3600年前,最辉煌的时候地域包括整个北方和朝鲜半岛。后来,日益衰弱,国土仅剩下如今的乐亭县、滦南县和曹妃甸区,直至灭国。很可能,古代孤竹国人就是我们的先人,至少也应该是先民吧。孤竹国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可惜,流传下来的东西只有考古学家从墓地里找到的一些陶罐。

也许在3600年前,这里的先民就这样使用听字。脑补一下当时的场景:伯夷喊叔齐,老弟,薇菜老了,不好吃了。那边的棠梨花开了,你去听听香不香,要不,咱们换一下口粮?

于是,听的这个嗅觉功能就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流传下来了。

相关文章

  • 听与闻的辩证

    在现代汉语里,听指的是用耳朵接收声音。听字的繁体字写作“聽”,是有耳朵的。简化以后变成了口和斤,就有些莫名其妙了。...

  • 惠语

    呼吸的风, 晓万物的灵慧, 听与望与问。 ——————— 和风的叶, 性淡志的浅笑, 谈与闻与言。 —————...

  • 见与闻

    身边是个爽快满身市井气息的母亲,还有她生病的儿子,不时听到他们不分彼此的对话,偶尔冒出粗鄙的字眼。我是个不说家乡话...

  • 白水

    白水和疯草 椿树和槐花 手脚眼鼻代替脑袋思考 触摸,咀嚼,与闻嗅 这些东西,正 被触摸,咀嚼,与闻嗅 眼袋与乌发 ...

  • 不,见与闻

    今,公交车,见两女子,闻其聊。 写与前,两女子目测,一年轻者30有余,后听之,原32;年老者,欲40,后听之,原3...

  • 与闻如是

    墨记·日歌(柒佰柒拾叁·2021.3.28) 与闻如是 1 你让我化为佛座前的一朵莲 但我不想就此生根 我只想要带...

  • 读《国学与闻》

    “国学热”有几年了,为什么,今天,我们再次想起了国学。 百年前,伴随着殖民者的“西学东渐”,鲁迅先生呼吁要“拿来主...

  • 对这次大感冒的一点想法

    问题都要辩证的看,凡事也要辩证的做,而不能只听网上说的要么人云亦云,要么什么也不信。 比如这次感冒,自己也有那么一...

  • 印度之行的见与闻

    因为支持审计部门对印度供应商的培训,2018年十一月下旬有了一趟意料之外的差旅:印度。 11月27日周二早上六点一...

  • 与闻照先生书

    近日,在头条号见许倬云先生著作《中国文化的精神》出版。 许先生,著名历史学家。余虽尚未读此书,但新闻中对先生大作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与闻的辩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tbw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