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从小就喜欢读书的人来说,书评或许是间于读书和写作的一个强有力的纽带和桥梁。因为好的书评需要好的读书积累,同时也需要好的文笔输出。
谈到书评,想起著名作家朱光潜先生的一段话“谈到究竟,文艺方面最重要的东西还是作品。一个人在文艺方面最重要的修养不是记得一些干枯的史实和空洞的理论,而是对于好作品能更热烈的爱好,对于低劣的作品能彻底地厌恶。能够教学生们懂得怎样才是一首好诗或是一篇好小说,能够使他们培养成对于文学的兴趣和热情,那才是一位好的文学老师;能够使一般读者懂得怎样才是一首好诗或是一篇好小说,能够使他们培养起对于文学的兴趣和热情,那才是一位好的批评家。真正的批评对象永远是作品,真正的好的批评家永远是书评家,真正的批评的成就永远是对于作品的兴趣和热情的培养。”
书评家的职务是卑微的。他好比游览名胜风景的向导,引导游人注意到一些有趣的林园泉石寨堡。不过这种比拟终究有些不恰当。一个旅行向导对于他所指点的风景不一定是他自己发现来的,尤其不一定是自己感觉到它们有趣。他可以读一部旅行指南,记好一套刻板的解释,遇到有钱的雇主就把话匣子打开,把放过几千年的唱片再播放一遍。书评家的职务却没有那么简单。他没有理由向旁人说话,除非他指点的是他自己发现的而且是他自己爱的或憎的对象。书评艺术不发达的原因大概也在于此。在事实上,一个人如果不以书评为职业,就很难有工夫去天天写书评;而书评却不如旅行向导可以成为一种职业,书评所需要的公平、自由、新鲜、超脱等美德都是与职业不相容的。
书是读不尽的,自然也评不尽。一个批评家应该是一个探险家,为了发现肥沃的新大陆,不惜备尝艰难险阻,穿过一些荒原沙漠冰海。为了发现好书,他不能不读数量超过好书千百倍的坏书。每个人都应该读些坏书,不然,他不能真正地懂得好书的好处。不过,在每个时代,坏书都俯拾皆是,而好书,却总容易被埋没。与其浪费精力去攻击一千部坏书,不如集中精力多介绍一些好书,把好书指点出来,让读者读的舒心、顺心。
批评的态度要公正,这是老生常谈,但是却容易引发误解。一个人只能在他的学识修养范围内说公平的话,这里面举孔子的例子,“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假如孔子去过喜马拉雅山,登过珠穆朗玛峰,他是断不会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论断的,这种偏见是他的学识修养范围内的盲点,因此他的批评似乎就欠公正。
天赋不同,修养不同,文艺的趣味也就不同。欣赏一首诗,就是再造一首诗;欣赏一部书,如果那部书有文艺的价值,也应该是在心里再造一部书。一篇好的书评也理应是这种“再造”的结果。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对于一篇有价值的书评都只能都做一篇诚实的主观印象记录看待,容许它有个性、有特见,甚至有偏见。一个书评家如果想把自己的话当做“权威”去压服别人,去范围别人的趣味;一个读者如果把一篇书评当作“权威”,恭顺地任它范围自己的趣味;或是一个创作家如果希望别人对于自己的著作的见解一定和自己的意见相同,那么,这三者只能被派生一个共同的词汇——愚蠢!
书评,是一种不含敌意的坚决,好的书评,就是好的人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