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同舟学校请了遨游老师讲“我们应该如何走进《红楼梦》,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听说也是最难读懂的。
这次的课程是语音版,可以专心致志不被打扰的听完内容。遨游老师分享他从不同时期读《红楼梦》的心得体验到现在完全走进红楼梦的探索旅程。
这是我第一次听人讲《红楼梦》。我经常听人比喻刘姥姥进大观园,还有就是贾宝玉和薛宝钗,林黛玉的这三个人物的情感关系,其他的就一概不知了。
简书有很多人深爱《红楼梦》,但我都没有兴趣驻足片刻,通俗易懂的书都读不通,更何况是红楼梦,他是那么的神圣,我不敢轻易的去冒犯。在没听老师讲红楼梦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去读这本书……
遨游老师他从中学就读《红楼梦》,后来是上大学又读了《红楼梦》。再读是参加工作,就想要找来看看里面描写的人情事故,为人处世的哲学。遨游老师对《红楼梦》三顾茅庐的热爱想必是读书的人都会有的情愫吧。
读书人在某一时刻就会有一种冲动和欲望,想要重读《红楼梦》。不少人在这种冲动和欲望下才真正走进《红楼梦》。单从这点,《红楼梦》就是一种伟大的存在,它一直在那里等着你走近,也许并不是你想走进就能走近的。老师的这句话太精准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走进《红楼梦》,大多数人都是兴致勃勃满怀信心的打开它,结果都是半途而废从此关上书就再也不想打开。
遨游老师讲走进《红楼梦》它需要一定的语言阅读和欣赏能力,显然我是不具备这个能力的。看过几分钟电视版就没有耐心看下去了,觉得很枯燥就放弃了。
听别人讲《红楼梦》是精彩,但那都是别人的《红楼梦》世界,而不是你的,其实这个概念可以贯穿所有的事物,这观点我很受启发。
听别人讲无数遍都不如自己看一遍,亲身实践来的真切实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哪怕是阅读同一本书,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不一样的看法和领悟。
《红楼梦》中的语言被誉为最美丽的语言。语言大师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表现了炉火纯青的语言天赋,诗词和人物对话都经得起推敲,中国是一个诗词国度,曹雪芹的诗跟诗人不一样,他只为作品中的人物写诗。
老师讲诗词歌赋在《红楼梦》中是很重要的,千万不可直接跳过阅读,不然你就没办法欣赏《红楼梦》,或者说就会错过精彩部分。就好比你喜欢林黛玉,但你没有读过《葬花吟》你怎么可以说你喜欢林黛玉?你喜欢薛宝钗,但你没读过《咏白海棠》,你怎么可以说你喜欢薛宝钗?
曹雪芹也是一位大诗人,只是很少人会想到诗人跟他有关联,《红楼梦》里的创作诗词堪称一绝流传至今。老师讲《葬花吟》是可以跟长恨歌,离骚等传世佳作相媲美!所以诗词歌赋在作品中可以起到点睛之笔,迅速让人印象深刻爱上一个人,往往成功的作品人们记住的是人物的代表作而不是作者本人,就像一说起《葬花吟》首先想到的是林黛玉而不是曹雪芹。
他把每个人物形象塑造太成功,通过《葬花吟》诗词,对林黛玉多愁善感,体弱多病,心思细腻,可悲可叹的命运我见犹怜,不知道多病的自己哪一天也如同这落花一样悄然离去!
在简书写诗词歌赋的人也大有人在。诗词通常简短而精悍能表达出大千世界,一首诗,思绪万千,遐想在诗中,思索在诗外。也有不少人会在作品里插入诗词,为其润色,使整篇文章的意境立马就升华不少,诗词歌赋永远都是作品的加分项。
老师列举了几个人物的对话场景,千人千面,各个精彩,对话有雅有俗,有刘姥姥接地气的小人物,就有贾母圆滑而弥漫天真拥有高段位聪慧的大人物,每个人物都很鲜活,人物特征体现的淋漓尽致。
《红楼梦》是封建社会里的一本百科全书。当你打开这扇门时,会被里面的精彩世界所吸引,无法自拔沉醉其中。听了老师的课我被深深地吸引了,我有种冲动和欲望想要去推开这扇神奇之门,在通往读书的这扇大门从未对我敞开心扉过,一直都是避而不见的状态。如果说只能念一本书的话,我也想念念《红楼梦》。
走进《红楼梦》它需要一定的语言阅读和欣赏能力,也许并不是你想走进就能走进的。我想单凭自己去阅读,肯定是理解不了读不懂的,我没有阅读基础,之前有人发起《红楼梦》共读,那时没有提起兴致,想着离我很遥远,错失良机。
只有寻求另外的方法了。近水楼台先得月,就在咱们简书里找那些资深读者鉴赏的《红楼梦》来读,将她们的解读先做一遍大致了解,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等有了基础知识自己再去深入读《红楼梦》,去努力靠近她们,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
特别感谢学院的每次教学,每位讲课老师都功力深厚,不遗余力的倾囊相授,能从老师的课程里感受到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深刻的钻研。感谢遨游老师讲《红楼梦》,我终于对这部经典著作有了初认识,要不然我至今还是一无所知。
从今天起,走进《红楼梦》的世界,那里的一切都充满了未知,梦落红楼迷人间,我要像刘姥姥一样,走进这大观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