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归园田居》教后感

《归园田居》教后感

作者: 誉之不加劝 | 来源:发表于2020-12-25 14:33 被阅读0次

今天,让学生自己讲《归园田居》,提前两天已经明确了任务和要求。
我本来是把全班分为三组,各组小组长负责,安排好本组成员,分派任务,分别讲作者、背景、重点字词、诗意和主旨。要求课前将诗歌抄在黑板上,重点字词用彩色粉笔标注在旁边。设想是想让尽可能多的孩子参与其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五班,贺婧雨按要求指导各组组长准备到位。孩子们积极展示,我借了纸和笔边听边记,观察思考孩子存在的问题和值得表扬的地方。
总体来说,各组组长工作都做的非常扎实。第一组优点在于“人人有事干”,每个人都有发言权、都有上台的机会。学生在讲课时,抓住了”樊笼“关键字眼。马美娟总结主旨时自信大方。不足之处:“适、去”没有解释,“开荒南野际”、“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翻译不准确。第二组陈华格引导到位,重点突出。李晓艳对陶渊明的介绍简洁流畅。杨康介绍背景时要求同学们勾划重点。贺婧雨翻译时思路清晰、声音洪亮,重点突出,却不看同学。美中不足:严重超时。第三组张怡琳抓住题目中“其一”两个字,明确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是组诗而非单篇,还发现了诗中所用的比喻的修辞手法。板抄的诗歌中出现了三个错字(适、暧、羁),张怡琳及时纠正,知错能改的态度值得表扬。不足之处:对人物的介绍和第一组重复,解释分析时语言太官话,缺少自己个性化的语言。
整体而言,整堂课学生的参与度很高,但是讲课的同学声音太小,不自信,讲的知识太繁多,没有重点,感觉学生整体对诗意的理解不是很透彻。也就是说,学生只是借助课本和学案,没有自己对文本的思考,感觉理解的太肤浅。由于学生讲课的时间太多,我点拨的时间过少,也没能把该说的话说完,有些遗憾。
在六班,学生没有按照我的要求去做,黑板上只有课题。我有些担心,也有些许失望。但是整堂课下来,却让我心生欢喜。上课的只有三个学生,但全班同学都在认真听、记,配合度极高。黄树累一上台就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陶渊明、时代背景及前几句诗歌。她讲课时完全像一个很有经验的老师,把作者最重要的信息写在黑板上,要求底下的同学认真记在书上。背景介绍完之后,她又给学生留了2分钟时间,让同学们自己根据注释标出重点字词的意思,并提问相关同学。然后再去解释诗意,引申拓展。她在台上侃侃而谈,自信大方,我忍不住在心里给她点了无数的赞。从她上次分享《文化苦旅》开始,我就喜欢上了这个孩子。她做事认真踏实、勤学上进,只要给她安排的事,一定没问题。瞧,今天这节课,一开场她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全抓住了。第二个上台的是王卓,这是她第二次讲课了。第一次用PPT来介绍屈原和《离骚》的背景,孩子就认真做课件,课件上时不时给同学们来点小惊喜。平时的课堂上,只要有设想表演的环节,王卓的构思一定是最棒的。今天,她一上台就写下”为何而归——归往何处——归去如何”的板书开始侃侃而谈。她说黄树累刚才给大家介绍的是陶渊明“为何而归”,我和李千一将给大家讲陶渊明“归往何处”、“归去如何”。这个中间人物立刻把前后两个讲课同学的内容都给串联起来了。李千一一上台从作者、背景开始,把黄树累没讲到的内容做了补充,加上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这三个同学都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尤其是黄树累和李千一,在纸上密密麻麻、工工整整写满了要讲的知识点。课堂上她们言语简洁,重点突出,思路清晰。不仅把“适、荫”解释到位,也重点突出了“三十年、樊笼、池鱼、羁鸟”这些词语,还发现了“比喻、夸张、对偶、对比、白描”等修辞手法,更说出了陶渊明借这首诗既表明了自己厌恶官场、后悔从政的情感,又表达了他回到田园欣喜、怡然自得、自由不受约束的快然自足。
我被三个孩子这样深刻的讲解力所折服,更为她们在短短的时间内能准备得如此充分而惊喜。我似乎没有什么要补充的了。可是我一上台,李世雄立刻举手问“什么是白描?”多好呀,孩子虽然坐在最后一排,但听课一定是及认真的,不然怎么会问问题呢?我举了几个事例解释之后,全班学生都欣然点头,看来不懂的人很多,却只有李世雄一个举起了手。
我问同学们:既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还要时官时隐?
学生说,陶渊明讨厌官场,可是却心系黎民百姓,他还想帮助更多的人。
我笑着说,其实呀,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里说: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也就是说,陶渊明虽无适俗韵,但因家贫、孩子又多,迫于生计,只能委屈心志去当官了。但是这个官让他当得很不爽,所以他才会时官时隐,在口腹和心志之间来回摇摆。不过,最终辞去彭泽令,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气节。自此,受“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思想的文人们都在不得志时做起了陶渊明。李白赐金放还时不是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吗?
这时,段欣汝站起来说,我觉得陶渊明意志力还是不够好,他能为了高洁的品质放弃官场,忍受清贫的生活,可是他却嗜酒如命,以致晚年无钱买酒时还要讨酒喝。
我笑着点头,这可是另外一个话题,关于陶渊明和酒的故事,大家可以下来之后查资料,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陶渊明的田园生活真如他诗中所写的那般美好吗?”
伴随着下课的音乐声,这节课就结束了。可是,这堂课就这么完了吗?显然,同样的要求,却上出了两种不同的版本。第一一节课有很多遗憾,第二节课满是希望和惊喜。问题出在哪了呢?我想,还是我自己的安排有问题。初衷虽然很好,想让更多的同学参与,但是学生如果只是浅尝辄止,那么,课堂的收获就很有限。反而,不如把任务给能力强的同学安排下去,让认真、语言生活化、能抓住重点且能进行课堂互动的孩子去讲,问题就迎刃而解。所以,人不在多,在于精啊。教师一定要有一双慧眼,更要统观全局。

相关文章

  • 《归园田居》教后感

    今天,让学生自己讲《归园田居》,提前两天已经明确了任务和要求。我本来是把全班分为三组,各组小组长负责,安排好本组成...

  • 归园田居

  • 归园田居

    南山将绿色的发髻高高绾起,溪流是它顾盼的明眸,盛开的鲜花是它浓艳欲滴的朱唇……看着田园,拥着清风,所以情怀似...

  •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 时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

  •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 时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归园田居

    脑子里突然冒出一句少无适俗韵 于是便随意写下曾经的憧憬 没有欢喜没有失去 只是写着字句 什么时候开始 什么事需要一...

  • 归园田居

    望吾黍稷兮 尽伶仃 望吾田地兮 尽荒芜 望吾书卢兮 尚有书卷未读 望吾园兮 杂草丛生 心系旧院 欲还 心系藏书 饮...

  • 归园田居

    三间民房,庭内双燕忙筑巢,庭外梧桐枝繁茂,外有一汪清如许,小径环绕多情柳,春来报信,夏至纳凉藏莺,推门南风吹,锄豆...

  • 归园田居

    假期,在这一场大雨中临近尾声。 很多年来不曾有过的热闹暑假在各自启程之后黯然落幕,留下阵阵雨声,来自离别前的安静,...

  • 归园田居

    竹篱本自然,田园复西归 晨起迎朝阳,日暮送黄昏 前路渺茫茫,足下亦追随 道是坎坷路,风雨也无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归园田居》教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tgb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