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们分析了全球免疫治疗癌症市场的发展前景,今天我们来了解国内外免疫疗法临床研究进程,对比国内外免疫治疗市场布局情况,展望免疫治疗未来。
免疫疗法临床试验研究情况
近几年来,全球免疫疗法临床试验研究迅速铺开,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细胞疗法进展发展最快,已完成多项临床试验研究,随着免疫检查点阻断剂的疗效取得较好结果,近年全球上市产品的增速明显加快。目前获得FDA 获批上市的免疫检查点阻断药物分别有Yervoy、Keytruda、Opdivo、Tecentriq、Bavencio、Imfinzi,除了Yervoy以CTLA-4为靶点,其他均以PD-1/PD-L1为靶点,其中Opdivo和Keytruda于2018年在中国获批上市。
使用PD-1/PD-L1单抗为靶点的国内患者临床数据显示,其客观缓解率(OR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均明显优于使用传统药物治疗。而对比Opdivo和Keytruda两种PD-1药物,大部分适应症中的缓解率表现相近,但Keytruda在非小细胞癌中应答率较高,Opdivo在胃癌和头颈鳞癌中使用效果更好。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治疗癌症方面疗效好、副作用小、精准度高、有效时间长等优势,因此作为广谱抗癌药物,市场需求量巨大。Opdivo和Keytruda均于2014年被FDA获批上市,自上市以来全球销量额CAGR分别为78.3%和88.8%,其中,2015-2017年Opdivo全球销售额分别为9.42亿、37.74亿、49.48亿美元,Keytruda全球销量分别为5.66亿、14.02亿、39.09亿美元。
Opdivo和Keytruda在中国上市第一个月销售额就分别达1.9亿元和1.5亿元。Tecentriq于2016年上市,仅三个季度销售额就达1.6亿美元,而以CTLA-4为靶点的阻断剂Yervoy上市后销售额相较PD-1药物增长平缓。
虽然PD-1单抗对肿瘤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治疗,但患者在单药治疗治疗应答有限,目前各大制药企业开始布局针对多种适应症展开与单抗、化药、小分子靶向药联合用药治疗临床试验,并有效的提升了应答率和疗效。
分析我国免疫疗法与国外差距
我国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研发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我国企业PD-1/PD-L1药物研发数量与研发底蕴深厚的国外存在一定差距,但国内制药企业研发的PD-1类药物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与上市药物不相上下,在我国药企研发的PD-1/PD-L1 药物I 期临床试验中治疗效果部分适应症可达55%。此外,我国各大制药公司也开始正积极布局联合用药的临床试验。
目前全球细胞疗法领域治疗药物仍处研发研究阶段,前尚未形成鲜明格局,全球细胞疗法领域研究仍在竞争发展时期。根据纽约癌症研究所统计,目前全球正在进行的免疫细胞疗法研发共753项,其中378项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其中基因修饰T细胞临床试验表现良好,CAR-T和TCR-T疗法分别有404项、80项,分别约占总量的63.65%、10.62%。
随着临床研究数量的不断增加,不同免疫检查点抑制药物对不同患者的疗效不同,很多PD-L1表达量较高的患者临床治疗仍然无应答,为提高治疗效率,或将通过检测对应指标,增加该类药物的应答率,实行联合治疗。
例如:在近期的非小细胞癌晚期患者的临床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相较于单独使用化疗药物,患者的客观缓解率提高了17pct,无进展生存期从5.5个月延长至7个月,疗效显著提升。
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免疫细胞治疗将降低成本并进一步覆盖实体瘤,通过大规模生产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和治疗费用,并缩短制备时间。
例如:诺华的CAR-T因个体化药物,每个患者使用则需要单独生产,制备过程复杂且要求较高,浪费大量的人力和运营成本,因此生产成本约5万美元,法国Cellectis公司研发的通用型CAR-T,单个供体的T细胞可供高达500例患者的治疗使用,费用约诺华的1/4。
对比中美免疫疗法进程
据悉,中、美两个国研究的CAR-T疗法项目约占全球研究CAR-T疗法项目约80%,且从从各国的CAR-T和TCR-T疗法的临床研究数量来看,中、美两个研究进程相当。但从上市药物数量来看,美国处于领先地位,FDA于2017年批准了诺华的Kymriah和凯特药业的Yescarta两款CAR-T产品上市,并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全球CAR-T临床研究从2008年正式起步,2013年进入全面爆发阶段。美国在2013-2014年翻倍式增长,其他时间增长相对平稳。虽然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极快,从2015-2016年新增53项,约为美国的2倍。在研CAR-T项目涉及的靶点在47个以上,此前FDA获批的Kymriah和Yescarta两款药物是以以CD19为靶点,中国在研的CAR-T疗法有约30%是以CD19为靶向,且全球在研的CAR-T疗法多倾向于血液肿瘤方面的治疗。
在中、美两国研究CAR-T疗法的试验靶点上科研进程相近,在血液瘤的靶点也均以CD19、CD22、CD30、BCMA研究为主。而在实体瘤靶点研究方面,美国靶点的创新更多是基于将已知的成熟靶点嫁接与CAR-T,整体来看,中、美两国细胞治疗研究主要集中于血液肿瘤。
免疫细胞疗法监督规则和审批流程与一般药物有所不同。受2016年“魏则西”事件影响,免疫细胞治疗的临床应用有所停滞,规定其只能用于临床研究,但长远来看,政策的逐步完善将利好行业发展,目前药审部门已将CAR-T疗法列入优先审评。在政策驱动下,目前免疫治疗药物中CAR-T疗法和PD-1单抗药物的进展加快,临床审批获得受理的细胞治疗产品多达25项,PD-1/PD-L1单抗研发多达16个。
虽然免疫疗法开启肿瘤治疗新纪元,但目前免疫疗法治疗癌症还处于技术研究发展阶段,未来仍有更多的问题去待解决,随着医药科研人员对免疫疗法现存问题的不断改善与研究突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免疫药物上市,且随患者需求不断提升未来免疫治疗市场潜力巨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