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细细解读了“受害者思维”,我发现我或多或少有一些这种思维模式。这样做的好处是减轻自已的责任,同时,自己不用改变即可以坐享其成。这样说来,另一方应该也有一些这种思维方式才是。放弃“受害者思维”的方式之一就是把目光投向自己,自己做自己的救助者。自己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而非依赖任何人或任何形式。
今天和姐姐谈到老家里的一个亲戚,年轻时生活困顿,老了也不受儿女待见,不禁唏嘘不已。那么勤快能干,品性又好的人,怎么就没有好的生活呢?姑姑说了一句话:从小受苦的人一辈子受苦,从小享福的人一辈子享福。这句话似乎不合情理,但是却昭示了原生家庭的内因。也可以这样说:
幸运的人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四十岁死,八十岁埋”第一次听见这句话,在我33岁那年,当时震惊之极,觉得怎么也不接受这样的人生。如今,我40岁,却发现已经行尸走肉般行走了7年,并且毫无成绩,一地鸡毛。
我想要孩子学业有成,家庭幸福和睦,个人工作顺利,事业小有成绩。但是,我发现孩子的学业得长远看长久付出,家庭生活得细致付出,个人工作以及事业得全心付出。所以我退缩了。
每日的忙碌,如果可以的话,分门别类别,再来找出每日必须,列出ABCD,或许会不那么累,也或许累的有价值。
在简书坚持日更一个月零5天后,我感觉到思维的枯竭,是到了该补充能量的时候了,阅读的匮乏,在全力输出时显现出后续力量不足。或许,眼光,决定了一个人可以飞多高,而阅读,决定了一个人可以走多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