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事情,回老家了一趟,家里零下10度的天气,令人躺着就能感受到严寒,跟之前在深圳温暖的气候下码字,还真不是一个感觉。
我晚上写作基本没用过电脑!都是手指在手机屏幕上一个个打,想到哪里打到哪里,不是不想用电脑,而是用手机更加碎片化。
将时间分秒掌握在自己手指之间。
而这次回家,真正在现实面前妥协了。零下10度的天气,没有空调和电热扇,围在被窝中,手指就像冰条一样,不想触碰更加冰冷的手机。所以几天下来。也没有写上2000字。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致命问题,当现实情况跟理想冲突的时候,如何克服自己的惰性?
人是懒惰的动物,任何不利于自身的行为和因素,都会不作为!就如同写作这件事,外界的气温太低,身体要舒适,就不会克服环境主动履行自己的职责。
但是有一个例外就是,当这件事威胁到自己利益的时候,人就会选择克服困难,主动进行克服惰性。
这次回家,经过一个烤肉摊时,下来买了一些吃的,发现店家老板,左手受到重伤,用吊带吊在脖颈,另一只手进行采拿鸡块,撒上孜然辣椒的事项,虽然不熟练,但也能应付下来。
旁边的妻子偶尔帮一下他,就这样,一个烤肉摊位并没有因为低温,而停止营业,也没因为老板手伤造成订单拥挤,他们靠着自己的毅力完成了对低温、对疼痛的克服。
试想,如果受伤,在暖暖的被窝躺着养伤不香吗?干嘛去出这份力?
但同时人又是聪明的动物。为了实现自己的懒惰,发明了空调、暖气,让严寒天气下,仍然可以正常进行工作与生活。
所以北方的冬季里,每个门市都是暖气,空调助力,为的就是让顾客在这里享受温暖,享受安逸,更享受消费。
虽然外面大街上逗留人员不多,但是基本都在店里了,有的脱去外套大衣涮着火锅,有的在KTV里面喝着唱着,一点也不觉得这是严寒的冬天。
那么通过上面两个现象,你是否能总结出人应该如何克服懒惰呢?总结下。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将懒惰关联到具体利益。
例如受伤的老板,他在用他全部的身体做事,他懒惰就会难以维持生计,威胁到他自己利益的事情,自然不能懒惰,自然不敢懒惰,在这样的利益趋势下,就能克服懒惰!
比如我写作,如果将写作关联到我的实际利益,比如说,不完成每天3000字,今天不得吃饭,或者罚款100元等具体利益,就会驱使我完成目标。
这个具体利益越实际,越能轻松实现,就越有效果。
另一方面,是打造表面舒适的环境。
还是受伤小摊老板,为了降低低温、疼痛带给他的打击,可以将小摊,放置在暖气等温暖的场合,自己不会大幅度增加自己的行动成本,就能勉强维持正常营业。
这种方式也能间接实现目标。
比如写作来说,如果在这种低温环境下,不能完成,那么可以去营造正常的工作环境,间接实现目标,从而降低懒惰带来的负罪感。
一般我们工作与生活中,都会面临懒惰的问题,因为懒惰,不能主动脱离舒适区,导致能力增长受限,业绩增长乏力。
在生活中也是一样,因为懒惰,不敢适度打破生活舒适区,将生活提升一个档次,空有一个妄想,几十年后,仍然是妄想。
这就如同,小时候看过的一个故事《穷和尚与富和尚》,穷和尚,凭着顽强的毅力,克服身边遇到的障碍,最终实现游历四海的宏伟目标。而富和尚,却还在规划筹备船只与人员,却迟迟没有行动。
人是很难愿意主动改变的动物,懒惰是本质,也是自然法则的约束结果,基因决定了享受舒适的环境,所以有懒惰心理,不必逃避与自责,而应该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克服。
按照上面分析,可以将克服懒惰问题总结为,一个是将懒惰关联到自己的实力利益,一个是打造外部舒适的环境,来间接完成目标。
为了让自己快速完成目标,建议关联到自己的实际利益,因为外在环境永远在变,不能一直依靠不断改变外在条件,来实现。
就这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