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佛、儒、道专题
《老子》:究竟是弱者的哲学,还是强者的哲学?

《老子》:究竟是弱者的哲学,还是强者的哲学?

作者: 中华神秘文化 | 来源:发表于2020-03-09 23:07 被阅读0次

老子,相传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据《史记》记载,老子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后来见周朝衰微了,西出函谷关,在关令尹喜的拜求下写下一本书,分上下两篇、共五千多字,这就是《道德经》,又称《老子》

《老子》一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对我国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历代注疏、解老之作汗牛充栋,对《老子》的理解也存在着很多分歧。

其中最大的分歧之一,就在于如何看待老子的“无为”、“无欲”、“不争”、“不与”、“为之下”、“不敢为天下先”等守“弱”之说,究竟是一种悲观消极的弱者哲学,还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强者哲学?

先来看前者的观点:

1.老子看到了事物普遍存在的对立,以及对立面的互相转化,认为这是一种合于规律的运动(“反者道之动”);同时他又指出,“弱者道之用”,主张立足于柔弱,以求战胜刚强(“柔弱胜刚强”)。

可是,一旦战胜了刚强,自己不就成了刚强吗?不又要变到反面去了吗?所以,最后的结局如何,或者根本就没有结局,老子其实也没有弄明白。

2.为了避免这种不可知的前途和命运,老子主张坚守住柔弱、卑下、雌性、安静的一面,不要变过去,否则还得变回来。

为了不使幸福变成祸殃,就只好不去追求幸福。这是一种多么可怜又可悲的思想状态!

3.老子看到了事物在发展壮大之后,不可避免地要走向衰亡。但这难道不是一个正常的发展过程吗?人生不就是一个过程吗?

在一个正常发展的社会里,个人的努力进取,不仅不是招祸的原因,而且是个人幸福的重要源泉。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一般不会主张做个弱者以求自我保全。老子的主张,仅是社会混乱时期弱者的叹息!

4.与做一个弱者的主张相一致,在社会冲突中,老子主张“不争”

可是,作为弱者,如果事事退缩,不敢起而相争,坏人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放手作恶,而弱者将永远处于被欺侮的境地。往大里说,国家和社会的正义与进步,难道不是靠无数仁人志士争来的吗?

5.老子有一个著名论断:“柔弱胜刚强”。但是,这里所谓“胜”,不过是坐视刚强自己断折、灭亡,并非柔弱在与刚强的斗争中战胜了刚强。因为倘若是后者,那就是“争”,就违背了老子“不争”的原则。

而且在这里,老子把“弱”绝对化了,脱离了具体条件,认为一切柔弱的东西都可以胜过刚强的东西,这并不符合事实。

确实,新生的事物,看起来柔弱,但它有无限的生命力;而没落的事物,已经到了垂死状态,它是真没有前途,并不能由弱转强。

等等。

而在后者看来,以上观点都是对老子的严重误解,是断章取义或浮于表面的认识:

1.老子讲“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为而不争”,“利万物而不争”等等,很多人只注意到“不有”、“不恃”、“弗居”、“不争”等后半句,却不知“生”、“为”、“功成”、“利万物”等话,亦是要害处。

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一个外国人)所指出,“生”、“为”、“功成”,就是要发挥人的创造意志;“不有”、“不恃”、“弗居”,就是要收敛人的占有冲动。

2.很多人只知老子以“无为”为体,却不知老子以“无不为”为用;只知老子示人以“不争”,却不知老子的目的是“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大讲“无为”,并不是消极的无所作为,而是反对违背自然规律(“道”)去妄为,时机不到而强为,那样往往会导致失败。

3.老子哲学也没有消极避世,《老子》说:“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身退”是在功成名遂之后,这是在告诫人们,在事情做好之后,不要贪慕成果,不要尸位其间,而要收敛意欲,含藏动力。

其实,功成名遂之后的“身退”,比进还难,更需要超人的意志和智慧。

4.老子讲“柔弱”、“无欲”、“清净”等,其意旨是对另一极端的对立面——“刚强”、“多欲”、“躁进”等的克制,使之达到中和的状态。

柔弱并非懦弱,而是对恃强傲物的克制,以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精神,去达到以柔克刚的效果。

《老子》云:“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可见,老子是站在新生力量一边,以发展的观点去分析强与弱的辩证关系的。

5.身处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老子有感于世人都想站在高处,抢在亮处,所以他以“川谷之于江海”,来说明“处下”的好处。他认为若能“处下”,自然能够消解争端,而培养容人的心量。

这,并没有否定人们的创造性和进取心!

6.《老子》云:“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注意,“言下之”、“身后之”,实为“欲上民”、“欲先民”,使“天下乐推而不厌”。老子明知自己必得,自己“处上”,却敢于以“不争”、“柔弱”、“处下”的弱者为用,这难道不是真正的强者心态吗?

等等。

对以上两种截然相对的看法,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发表高见!

/完.

相关文章

  • 《老子》:究竟是弱者的哲学,还是强者的哲学?

    老子,相传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据《史记》记载,老子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后来见周朝衰微了,...

  •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读书笔记

    1.历史上有一个规律,在斗争中,哲学总站在弱者的一方。 这是因为哲学讲思辨,讲道理。而只有弱者才会去讲理,强者不需...

  • 强者的哲学

    看这篇文章的你一定是渴望成为强者的。成为强者是人普遍的诉求。至于成为强者的理由和对强者的理解就各不相同了。 小张是...

  • 庄子的哲学思想

    老子的哲学:自然的哲学! 孔子的哲学:社会、人、伦理的哲学! 西方的哲学:思辨的哲学! 庄子的哲学:个体生命解脱的...

  • 老子的哲学

    老子的哲学(二)

  • 老子的哲学

    老子,又名李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道家代表人之一。多认为其主要活动时间是在春秋时期,与孔子同期,但比孔子年...

  • 处世奇书《守弱学》:以弱胜强,以柔克刚

    守弱,是道家哲学,谓之以弱胜强,以柔克刚。能够守弱,方可变强,强者守弱,使强者恒强、弱者守弱、由弱转强。守弱是强弱...

  • 文学是什么玩意儿

    哲学家可以“哲学”写出几本关于哲学的著作来,比如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史、希腊哲学史、老子的哲学、孔子的哲学、孟子的...

  • 没有游戏力的人,过不好这一生

    游戏力(palyful parenting) 樱桃小丸子从来都不是动画片 智者、强者人设让人向上没错,但弱者哲学才...

  • 老子哲学

    老子与以柔克刚之道 《道德经》,包含影响力的秘诀。这种影响力源于对弱点中蕴含的能量欣赏,并且将世界看作一个相互...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究竟是弱者的哲学,还是强者的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thv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