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万物有灵,动植物亦然,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动物。对动物情感的启蒙源于小时候读到冯骥才《珍珠鸟》时的感动。那时我家里养了一对娇凤鸟,这是我考试考了第一名后父母答应我的“奖励”,我开始天天观察它们,时不时就会去笼子里张望一下,我对它们的喜爱在心里慢慢地荡漾开。在此之前,我从未想过人和动物也能有这样的依恋,内心感到有什么想表达,但又无从表达,直到看到了《珍珠鸟》的最后一段: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我郑重地将这一段摘抄在我的笔记本上,细细地看了又看,我确定这能表达出我内心的感受。当时小小的我对“流泻”两个字特别有感触,如今看来,人和动物之间的互动是自然、自发、无功利性的,小孩子最为敏感,因此最能体会其中的“真”。
长大后,对动物的认识加深,我更加珍惜和动物之间的情感,因此看到《野性的呼唤》中Buck与人类的情感时也不禁动容。Buck本是一条人类驯养的犬,经过一系列事件后回归原始,余生在大自然中释放天性。
我想在我心里,一直希望动物能和人各不干涉,保持一定边界,让双方都能享受宇宙的资源。而现在的情形肯定不是这样。
我相信动物和人一样有灵魂,动物的灵魂说不定更纯粹,否则怎么会一次次被人类伤害?动物的感官能力也比人类更灵敏,在大自然中生存才更能多地使用到它们的天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