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美嫺学习笔记——盯着孩子的琐事不放,消耗的是孩子的精气神和向上的

美嫺学习笔记——盯着孩子的琐事不放,消耗的是孩子的精气神和向上的

作者: 美嫺 | 来源:发表于2023-06-28 22:43 被阅读0次

一位来访者这样叙述:

当年母亲的数落和打压,在我心里留下了多大的创伤,以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用余生治愈童年。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往好的方向发展,但好像总是盯着孩子不好的一面已经是家长们的隐痛点。

殊不知,盯着孩子的琐事不放,消耗的是孩子的精气神和向上的动力。

智慧开明的父母,是不会在小事上消耗孩子的。

他们懂得,与其揪着小错不放,不如抓大放小,给孩子一个和善、松弛的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自会长成一棵枝繁叶茂,充满生命力的大树。

01

不断在小事上揪着不放,是孩子一生的阴影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教授塞德兹博士说过:

“人如同塑造陶瓷一样,小时候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雏形。”

大部分父母认为多批评孩子会使TA们进步。

事实真的如此吗?

80年前的一个实验给出了残酷的答案:

1939年,美国爱荷华大学的语言病理学专家招募了22个孤儿,然后不断地打击他们,说TA们说话结巴。

后来,即使是一个完全正常的儿童,也因为过大的心理压力,而向着被打压的方向发展,变成一个真正的结巴。

这就是著名的恶魔研究,而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孩子正在接受恶魔教育呢?

生活在语言暴力下的孩子,生理心理都受到严重的摧残,甚至一生都会活在这个阴影的笼罩下。

经常被挑剔的孩子,会变得尖酸刻薄,对身边的人拼命挑剔。

要相信,每个孩子都身怀天赋。

但是,如果硬要用爬树来衡量一条鱼的能力的话,那么鱼终其一生都会觉得,自己是愚蠢的。

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如果过度地在小事上打击孩子,结果只会与自己的期望背道而驰。

与其事事巨细,不如顺其自然。

02

在小事上消耗孩子,消耗的是孩子的心力

孩子的内心世界非常脆弱,如果父母在处理小事情时过于苛刻或者粗暴,就有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负面情绪。

那些你不以为然的小事,正在消耗孩子的心力。

1. 你不以为然地啰嗦,正在消耗孩子的热情

《非暴力沟通》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曾说:

评价、指责和命令都属于暴力沟通的方式,会让孩子遭受到无形的“精神暴力”。

生活中我们都会见到这样的场景:

孩子走出房间喝水,妈妈会问:“孩子,作业写完了吗?”

孩子听了后瞬间暴跳如雷:“能不能别问了?”

妈妈一脸懵的恼怒说:“我问问有错吗?为什么不让我问呢?”

此时,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回怼父母,我们是否和孩子沟通呢?孩子又是怎样的心思呢?

父母一天好几遍地问作业写完了吗?

并且,如果孩子回答“写完了”,父母会说:

“写完了就应该在那里发呆吗?你不会再去刷几页题,多背几个单词吗?”

如果孩子回答“没写完”,父母会说:

“没写完就赶紧去写啊,没写完还坐在沙发上发呆?

每次都是不是家长推一下孩子动一下?

家长还会说——你难道是在给我学吗?真是让人心累!

这样看来,无论孩子怎样回答,迎面而来的都会是一顿劈头盖脸的,日复一日,孩子十分排斥跟妈妈沟通。

如果亲子关系不好,一切教育手段都是零,没有任何意义;而父母怎样跟孩子交流相处,就会有拥有怎样的亲子关系。

2. 你控制不住的情绪,正在吸食孩子的能量

网上有过一个火爆的视频:

一位妈妈情绪失控,不顾自己丈夫和身边人的阻拦,拼命撕扯着一个小女孩,让女孩给自己1岁多的儿子道歉。

因为小女孩在玩耍时,从她趴在地上的儿子背上踩了过去。

在这个妈妈暴力为儿子争取道歉时,不但小女孩吓哭了,她自己的儿子也吓得“哇哇”大哭。

可以想象,那个孩子在妈妈的情绪大爆发中,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强烈的负面情绪,如愤怒、焦虑充斥着每个人的内心。

年幼的孩子不明白妈妈为什么会发怒,TA会觉得是自己的原因。

会想“我是不是一个爱惹麻烦的孩子”,甚至TA会为自己无力让父母高兴起来而难过。

这样,孩子会长期处于自我责备的压力状态,从而影响孩子的能量与活力。

本是无关紧要的小事,但是在父母的无限放大后,就变成了孩子招架不住的大事。

每个孩子都是一座能量小宇宙,如果不断在小事上消耗孩子,只会将孩子越推越远。

与其紧张孩子,不如做好自己。

03

摆正自己的位置,才会教育好孩子。

李跃儿老师在她的著作《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书中说:

“爱对教育的意义就像光,始终照耀着整个教育的过程。”

而父母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人父母,也是孩子的原件,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副驾驶,更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共同成长的好朋友。

1. 进家门前,掸掉身上的“灰尘”

家不应该是你的情绪垃圾场,而是我们的能量包。

不要把坏情绪带回家,伤害了一直包容你坏脾气的孩子。

回到家,你不再是职场精英,也不是谁的员工,你只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分子,是孩子的父母,是孩子的亲密伙伴。

2. 学会转换思维

试着转换自己的思维模式,停止不切实际的预判,孩子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差。

不要将时间浪费在对孩子的攻击和指责上,而是用耐心和包容理解孩子,换个方式和孩子沟通。

你就能发现,孩子反而会欣然接受,积极改变。

与其盯着孩子的错,不如看到孩子的好放大孩子的优点,将批评转为赞扬,你会发现孩子变得能量满满!

3. 收起你的控制欲

心理学博士贺岭峰认为:“你能跟孩子保持正常的关系,你对他就有影响力。”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存在,TA们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也不是父母的风筝,迟早有一天,TA要独自飞翔。

做好孩子的副驾驶,收起你的控制欲,将选择权和自主权还给孩子;

当孩子感到放松的时候,很多事情其实都能做得很好!

父母摆正自己的位置,对孩子的影响才是最大的。

孩子就像海绵,TA不但吸收你所讲的话,也吸收你的生活态度。

对孩子来说,家庭应该是一个温暖、放松的避风港。

做错了下次再来、有差错会被包容;

在琐事中不争执计较,不针锋相对,遇到大事共同承担、一起面对。

教育本来是一段荆棘满地的长路,唯有爱,能让孩子们柔软的心永远向光而行。

以上是今天读书笔记复盘

我是吴美嫺,我在贵州贵阳,感谢您的阅读和留言。

相关文章

  • 美嫺和孩子的学习笔记

    第二节课《课堂专注思考,让孩子彻底改变听课溜号状态》课后作业: 美嫺的3点收获: 1.首先家长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性格...

  • 美嫺和孩子的学习笔记

    第一节课《科学规划时间,克服孩子拖延症》后,美嫺的收获: 作为第一期的学员,一路跟着两位老师学习,感受是非常多的,...

  • 美嫺笔记

    和孩子一起读绘本 美嫺学习感悟和收获: 1、亲子阅读很重要,那我们应该什么时候开始为孩子朗读绘本呢? 美嫺的建议是...

  • 美嫺笔记——关注早期儿童性教育

    孩子的问题"我从哪里来" 美嫺学习感悟和收获: 1、孩子对性的问题 孩子对于性的探索和求知是随着TA认知水...

  • 孩子成长需要的心理营养(美嫺原创)

    对于孩子的成长,美嫺和孩子爸爸的教育理念都是:陪伴、尊重、理解,和孩子一起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作为母亲,我希...

  • 美嫺笔记——关注早期儿童性教育

    "我从哪里来" 美嫺学习感悟和收获: 1、孩子对性的问题 孩子对于性的探索和求知是随着TA认知水平的发展而发...

  • 美嫺学习笔记—改变和孩子说话的方式

    听到不止一位妈妈抱怨:每次叫孩子做个什么事,比如洗手吃饭、帮拿个东西都要喊上好几遍,尤其TA在看电视或玩的时候,你...

  • 美嫺笔记——孩子总是摸妈妈

    学习内容: 孩子总是摸妈妈的乳房,要制止吗? 美嫺学习感悟和收获: 一、 在离乳的时候,我们不能不顾孩子的感...

  • 美嫺学习笔记—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

    好孩子不是得第一名,而是被唤醒了内心的种子。 教育的本质,不是让孩子听话、做题、考分。 而是即使不论身处何种境地,...

  • 美嫺笔记——关注早期儿童性教育

    当孩子开始关注身体,家长该怎么办? 美嫺学习感悟和收获: 1、孩子的性别差异探索行为 在孩子问"为什么爸爸站着上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美嫺学习笔记——盯着孩子的琐事不放,消耗的是孩子的精气神和向上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tka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