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三个字我忽然想起了我爸爸,一直被妈妈笑骂他是个“穷欢喜”的人,不管什么时候都能乐呵呵的。
我出生在六十年代末,那时的大西北,戈壁滩上黄土满天飞,物资相当匮乏的时期(经历过的都懂)。
爸爸每个月三十七块八毛的工资,养活我们一家五口,妈妈再怎么精打细算,我家里也是“月光族”。
再荒凉的地方,也有小动物的身影,戈壁滩上跳动的野兔,时而飞起的野鸡鸭,都能成为我爸爸精心设计下的猎物。
冬天的时候,爸爸利用周末就在兔子经常出没的地方下套,收获颇丰,不仅有兔子有时还有野鸡之类,所以我家里每星期都有一顿肉吃。
不知道爸爸哪来的本事做套,还能用它给我们改善伙食。引的我们经常在小朋友们面前炫耀美味。
在他们羡慕的眼睛里和不停吞咽的喉咙里,让我们找到荣耀感。
夏天,爸爸又跑去水库边钓鱼。他把洗脸盆外面用渔网套住,留一个洞里面放饵子,别人是真的用钓竿钓鱼,他是用盆子网鱼,每次十几斤甚至几十斤。我妈边洗边骂人,还拿好多去送人。
爸爸一直都是笑呵呵的,好像没有烦心事。即使我妈告诉他下顿没有吃的了,他也只是答应一声,出去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家里就能打牙祭。
每天下班回来,他给我们讲故事,那个时候最喜欢听的就是“黄继光堵机枪”,他还用家里的二胡拉“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每当这个时候,我家里挤满了小朋友跳着笑着。
我经常望着拉二胡的爸爸想,他究竟有多少惊喜,有多少我不知道的本领?
我妈经常故作生气地说“饭都吃不饱,也不知你爸高兴个啥?”
高兴啥?
我爸说“老婆孩子热炕头,人生快乐之源泉。”
有句话说:“知足常乐”。
普通百姓的快乐,有钱人理解不了。他们认为这就是“穷欢喜”。
吴军说:“一个人内心豁达,心胸宽广,自然容易快乐。”
深以为然,即使我爸爸去世多年,我脑海里存留的依然是他笑呵呵的样子。
他一辈子与世无争,每天按时上班盖章领工资,普通百姓该有的快乐,他都有。
在爸爸的身上,我理解了幸福和快乐的含义。这不是用钱可以衡量的。
“穷欢喜”就是发自内心的、和钱无关的快乐,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