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某个看完《我不是药神》的夜晚
无
“最难治的病就是穷”,换个说法穷人处处都会得“病”。
不太想去讲述剧情,观阅这部电影时宛如一步一步踏在医院救护室的路上,一些镜头就像那些痛苦哀吟着的病患们令我们怜悯。
也许抱着同情的心态去看待电影里那些被天价药物打趴下的病人们。
但也许有些个体不仅是在看电影更像是在电影里面看另一个自己,所以演绎的痛苦与无奈正是坐在荧幕面前满含泪水的他们所正在经历的。
从创作者的角度思考,我们无法完全去按照对方所设计的轨道进程,每个人不同的思想感受难免会对其产生一些偏差在最终意义上会又有一些争执。更多的会把注意力放在主角身上,一种自救的灵魂洗练过程。比起徐峥所展现的“大爱”更吸引我注意的则是那个有些瘪三的吕受益。
如果单从这一个角色为出发点,那么这部电影不免为一场悲剧。深海中有一种鱼,弱小且不具备捕食性,需要依附在一些强大鱼种。吕受益就是这无尽大海之中的一条病鱼,找到了程勇这条强大且可以让自己安适无忧的大鱼。可当大鱼跑了你这条饥瘦的小鱼又怎能苟活在这沧海桑田之中。
念
我外公在妈妈很小的时候得了病,连一张照片都不曾留下。在他们那年代得大病相当于等死,那时候的家里三个孩子有时候连吃饭都成问题又哪来的钱送外公去看病,按照民间传言的偏方上山采药试着能不能多挺几天,在那个年代钱就是命。外公临走前外婆向一些亲戚朋友借了点钱买了几块肉,想在那之前让外公吃顿好的。听我妈说在外公走的那天外婆整整哭了一个晚上,把眼睛给哭坏了也没钱去治,现在有钱了跑各家医院却无能为力,这根落下了十几年又如何铲得去呢?有时候这人就站在她面前,她却认不清是谁从你身边绕过去,你呢处在原地望着老人家缓慢的步伐心里淌过万般滋味。
至
完善形体其中的残缺灵魂,本身必然有未臻完善之处。这是一个超乎想象的时代,似乎什么事情都能够发生发现,生活的点点滴滴无一不在更加便捷化。但却令我产生一种错觉,我们在进步却又好似在退步。旧时代人民憧憬着未来,而现代社会尤为是我们年轻一代对未来的态度更多是一份畏惧,甚至寻找不到未来。长期在这种极端思想的浸染下,思想庇护受到侵害产生一些过激行为,似乎生命不再那么伟大沉重。二十出头的年纪便自以为看透了人生,觉得生命低贱,把无所谓挂在嘴角。不怕不成熟,最怕装成熟,极力伪装下的完美面孔在真正面临考研时则会暴漏其丑陋不堪的真相。
上
在正常的时间线里生也罢死也罢,都是一种轮回的过程。我们向死而生,但也许在另一处平行世界的我们向生而死。没有不怕死的人,只有没有灵魂的人。像那位老奶奶,为了活着卖了房子垮了家庭就为了活下去,她处在生命这条路上的后半段,所以更懂得给活的可贵死的可怕。没人想死,这世界就算不好但也不算太坏怎么会想着去死呢?太阳明天还是会在窗户那个位置升起,这楼下的包子铺还是会准时的开门,他们家的包子便宜实惠还好吃,这人死了哪还吃的到这些东西。真到了那时候走到桥上,还得向孟婆多讨几碗汤喝。
喜欢葱花,那就多撒一点。
当你习惯于悲观时,它就会像乐观一样令人愉快 。—— 本涅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