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情人节,看了一部电影——《狗十三》。

当时是想去电影院看的,跟她一起。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最后还是没去。现在好了,我们分手了,在今天看这部电影,却别有一番滋味。
整个影片,以一条小狗“爱因斯坦”为核心,讲述了小女孩李玩的“成长之路”。
影片的开头,是李玩的一段独白。随后镜头切到了李玩的学校,老师办公室。李玩热爱天文,选报了天文兴趣班。而李玩的爸爸,知道她的英语底子不好,并且英语培训班有两个保送名额,于是一把抓过报名表,替女儿修改了意向。
李玩回家后,看到了家里多出一个箱子,里面放了一条小狗。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它们之间培养出了深厚的感情,李玩给她取名“爱因斯坦”。她会给它做精致的狗粮,然后分成两碗,和它共享。她会在睡觉时,把它放在身边,共同入梦。
有一次爷爷出去买菜,把“爱因斯坦”弄丢了。李玩听说后,出去疯找了一夜,无意中还推倒了爷爷,伤了小腿。第二天,菜市场附近的电线杆上贴满了寻狗启示,家人也被闹的不得安宁。后来,李玩的后妈想了个主意,买回来一条小狗,骗她说这是失踪的“爱因斯坦”。李玩不信,吵着闹着说要把狗扔出去。被爷爷怒斥了一顿,低下了头。她心情不好,便和同学出去喝酒,提着酒瓶走到家门口,碰到着急出门的爸爸。爸爸把酒瓶摔倒墙上,她的手被破碎的酒瓶划破,血流不止。她这才知道,很少出门的奶奶,大半夜出去找她,现在还没回来。这一晚,爸爸当着全家人的面,狠狠的打了她,逼她向爷爷奶奶说了对不起。
事后,爸爸向她道了歉,说他也是工作太累,心里烦闷。他还说,他打她是为了她好,等她长大了就会明白了。爸爸还答应她,带她去看天文展。到了那天,爸爸先带她去了一个生意上的酒局。爸爸和同事上司一行人谈天说地,相互吹嘘。期间,爸爸让她喝了一杯红酒。他的上司“张哥”教导李玩,要多读古典名著,而不是什么《时间简史》之类的书。饭局还没结束,她等不及跑去了天文馆,却发现已经闭馆了。
有一次,弟弟贪玩打伤了奶奶,大哭。爸爸哄着他,被李玩质问,为什么不让他给奶奶道歉?爸爸表现出诧异,说了声“碎女子知道啥”。随后,弟弟又用棍子打了“爱因斯坦”,它冲着他狂叫不止,家人都有点害怕。爸爸想要用暴力手段把它送走,被李玩制止了。她轻轻地抚摸着小狗,它也慢慢恢复了温顺的模样。不过“爱因斯坦”似乎对弟弟怀抱敌意,在家中咬伤了他。后妈大嚎,让爸爸把狗送到火锅店去。李玩哭着请求,爸爸不为所动,开车扬长而去。当晚,她像对第一只“爱因斯坦”那样,一路找遍了周围所有的火锅店,却依旧不见踪影。
两个“爱因斯坦”走了,她也变得沉默许多。后来,他中考考了全省第一,她告诉爸爸,想知道“爱因斯坦”被带到哪个火锅店了。爸爸带她去了流浪狗收容所,却发现“爱因斯坦”已经死了。
之后她变得成熟了,遇到真正的“爱因斯坦”,装作不认识,然后躲在角落大哭。被男生表白,她会说出那句让曾经的她伤心的话:这样的事儿,以后还多着呢。
这样的家庭,类似的情境,在我们小时候都曾有过。现在的我们,到底是由于这些事情的发生,变得更加成熟,还是冷漠,我不得而知。
虽说我们已经长大成人,不过有些痛苦需要记得。
铭记在心的意义,不是妄图报复,而是永远不再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