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部电影《时间规划局》,一个虚构出来的残酷世界,每一个人,成年之后,生命就会变成秒秒跳动的数字,进入倒数计时。时间可换取各种生活所需……时间是唯一的硬通货。
时间是唯一的硬通货,我们要维护自己的时间,对耽搁我们时间的人说no。同时,我们也用守时来维护别人的时间。
守时,也许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也许是一件很难的事。因人而异。对于我来说,方方面面做到守时,是一件很难的事。
针对自己守时这方面,做了一周的集中关注。汇总一周的所得如下:
1. 主动守时和被动守时。
与上司约定了某天的一个会议,但没确认具体的时间点。到了那天,一直在等对方联系你告知你具体几点 ,可能会突然通知:马上开会。你一直在战战兢兢地等着这个消息。这种等待就是被动守时,应该有被动的心绪在里面:要是今天的会议能躲过就好了。你甚至庆幸,上司忙于他事,而把和你的约定忘记。
主动守时的人呢?约定了某天的会议,这个是大目标。大目标又被分解为多个小目标,小目标之一呢,就是在临近会议那天,跟上级确认一下具体的时间点。
2. 守时的管理工具
时间四象限是我们最熟悉的“轻重缓急”工具。先把手头的所有事项进行分类:重要不紧急、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然后把分析过的事项放进哪里呢?
便利贴?便利贴是其中一种,简单方便,很多人会对《便利贴女孩》感兴趣。不过便利贴适合短期比如48H之内的事项,对长时间的事项和战线拉得很长的事项就不方便进行追踪统计了。
还有很多人,如我,用笔记本。在笔记本上记下每天的事项。完成的就打勾,没完成的再放进下一天的事项里。随时涂涂画画,文字、图画、表格,只要有支笔一个本就可以。不受框架限制,在旁边画个小脚丫大萝卜都随意。
还有很多人在calendar这个工具来管理。把约好的事项放进calendar里面。这个工具便于做事项管理。有电就行。
3. 守时的前提
守时的前提,清楚自己的佐罗圈,当然是我的一家之言。不同意,你也可以。
老师的说法,佐罗圈就是自己能够着的圈子,也就是能控制的圈子。自己的佐罗圈不清晰的话,那人容易进入失控,越来越受打击。当感到事情在自己掌控之中时,我们才会感到快乐。所以做一切事情都应该留有余力,千万不要让自己精疲力竭。
认清自己的能力和所处的环境,设置好控制圈与非控制圈,控制圈内的事。因为能力足够,做的很舒服,很开心,你附近的人也会感觉很开心,身边就形成了积极愉快的做事氛围。控制好情绪,才能让理性控制大脑,进而做好更多的事。事情能够被一一掌控,那时间管理就会有条不絮。守时做起来,相对容易。
4. 其它感悟
大家对守时这个概念是否也像我一样因对象的不同而自己的行动力不同。比如,对工作相对守时,在家人上的时间感就不强烈,疏忽家人的感受;对他人相对守时,而对自己事项则更容易拖延,重要的事情没有做。
因为来自工作/他人的外在压力,守时成为一种必备素质。而来自家人/自己的压力就比较小,不守时也被家人包容、被自己放过。就好像我们的收入,先缴税,再支付房贷车贷,再是家庭固定开支,最后有余才照顾一下自己,把自己的需求放在最后。而《穷爸爸富爸爸》则倡导,把自己的需求放在收入开支的第一位,先满足自己。接下来你迫于政府/银行等的外在压力,不得不拼命赚钱还给他们。翻译成守时就是,先把时间留给自己,再留给家人,工作等本身的压力就迫使你不得不守时。这样你就成为事事守时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