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符号是人类智力的延伸
8.1语言前的思维
8.2语言下的思维——反射效用
8.3人-符号(-工具)-世界
8.3.1人与世界
强调符号的建构作用,分析最后追溯至人-符号(-工具)-世界三者的关系, 这对应了奥地利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1902、7—1994、9)的三个世界理论,这里采用与波普尔相似的划分,人-符号(-工具)-世界分别对应了人的精神世界,符号的知识世界、物理性的世界,不同在于讲到符号时会特别强调工具的作用,具体内容上则是前面章节的延续与更高层的总结,没有有意参照波普尔的内容,论述只从认知角度来进行。
把人与世界分立是个自然而不简单的事情,人是世界的一部分,又是非常特别的一部分,因为人有好奇心与智力,期望认识包括自己在内的这个世界。
人本身是世界的一部分,这让认知的客观性成为一个问题,对社会现象来说,人的认知指导了其行为,并汇集在最后的现象里,并没有脱离人的客观。对于自然现象,通常认为客观存在,不受人的影响,这也有一些争论,特别是微观的世界,现象需要实验才能观察,观察测量的手段是否会改变了现象本身,这是量子力学里测不准原理的一种解释,今天的理论把这看作是量子世界本身的不确定性,但争论并没有完全消除。从哲学来说,个人心灵能够对话的只是自己的内心世界,相信存在一个外部客观的世界并不断影响改变自己的内心世界,是一种信仰或假设,因为也可以把所有一切解释为一场醒不过来的梦境。
人能认知世界,这是哲学家们几千年来热衷的话题,观点纷呈,莫衷一是。本书观点是:人类的心智只有延伸出符号,今天的认知才是可能的。只是人类生理上的天赋,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可以超出其它地球上的物种,但达不到今天这种差异。
(作者(LQS)注:因在不同地方发表带来的冲突,第九章(最后一章)暂时不能在本平台发布,得等一等。另外。作者写有公众号“产品需求分析之道”,基本上是实践性的文章,欢迎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