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一:汪丁丁《理解“涌现秩序”》
读此序言给我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不是序言的具体内容,而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汪丁丁写作此序言时的姿态和口吻。
一般人为他人写序,大多持肯定态度,对于国际名家,乃至有“跪拜”之态;在中国尤其如此。我概之曰:奴性读者。然而汪教授为执复杂经济学牛耳的阿瑟作序时,却丝毫没有这种感觉。读此序如读汪教授的简短有力的演讲,从“复杂性”与“人”的“内涵定义”说起,一路洋洋洒洒说下去。从“涌现秩序”与过程的密切关联乃至同一,从阿瑟2015年3月4日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复杂性与西方思想的迁移》这个演讲稿,到赫拉利《人类简史》、罗素和怀特海《数学原理》;从基于牛顿力学的社会科学到基于达尔文进化论;字数很少,但针针见血,点到要害。
尤其让人侧目而视的是下面这段话——
阿瑟这本《复杂经济学》,旨在澄清他多年甚至毕生努力要建立的“复杂现象的经济学”基本框架。于是,阿瑟必须寻求一种新的表达。我读《复杂经济学》这本书,还没有见到这一令人期待的新的表达。
此语如棒,震落我内心一片灰尘:这哪里是推荐序,分明是挑战书嘛!
不论汪教授在学术造诣上是否超越了阿瑟,单单这种不盲从、不阿谀、直抒胸臆的姿态就令人钦佩。
妙语摘录
黑格尔:人的本质是精神。
陶庐感悟:此话贴合我心!想当年一说起黑格尔,即刻扣上“唯心主义”黑帽而绕道……难道真如人所说:“初通哲学者,唯物也;及至深入与精通,则唯心是问。”?
基于牛顿力学的四大科学特性——
1、秩序;2、可模型化;3、可预测;4、均衡
基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科学特征——
1、开放的秩序或者无序;
2、不可模型化:
3、不可预测;
4、非均衡。
陶庐感悟:秩序之有无,是生态系统之“态”的确定与否。如同薛定谔的猫,没有同一个方向的力量的持续推进,不可以定态;经济体之秩序,也必须消耗相当的能量才可以达致。然而正如水无定形,经济体也没有一劳永逸的秩序。
对于涌现秩序的表达困境,阿瑟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如何将经济学由内及外的研究方法与生物学由外而内的研究方法整合在同一理解框架内?
陶庐感悟:奥派经济学的逻辑演绎,正是由内而外的研究方法;阿瑟由外而内的研究方法必然更多地涉及具体案例,因而也更为丰满。在这里,汪丁丁教授似乎犯了一个表达性的错误:理解框架似乎用“逻辑框架”更为妥帖。
附言:涌现秩序的表达困境
涌现秩序怎样表达困扰着哈耶克与当代研究复杂现象的学者;与欧美其它思想传统相比,哈耶克更欣赏苏格兰启蒙时期的经验主义传统。
陶庐感悟:表达,这个历来更多地属于语言、艺术范畴的谓词,在“生物学—经济学”时代,竟然被拔高到如此地步,实属我等文学艺术爱好者的惊喜也!各种学科的和合倾向越来越清晰,同时又不断裂变出新的学科……这多么像DNA的螺旋纠缠!这是不是人把一切都“人”化了呢?这是否有违宇宙的本质呢?
从最简单的社会网络仿真不难看到,只要存在奈特所说的“不确定性”(而不是“风险”),并且只要相互作用的行为主体数目足够大,则不论行为规则多么简单,仿真研究者都不可能预见微观行为的宏观秩序。
陶庐感悟:此序言中各个领域的超级个体——代表性人物,与各种代表性“表达”层出不穷,本身就有强烈的“涌现秩序”之韵味。上面这段话之所以加粗加斜,则是因为它对区块链经济体有强烈的警示意味与引领作用。
杨格(Peyton Young)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的一个著名结果是,在随机过程的作用下,两个具有完备理性的博弈参与者相互观察对方策略的“学习过程”可以不收敛或收敛于错误的均衡。
陶庐感悟:经典的博弈论!由此经济学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从静态的均衡的传统经济学向动态的非均衡的复杂经济学跃迁了。
《复杂经济学》IX陶庐感悟:天,德里达的影子,“符号”、“表达”、“理解”、“语言”………全部一股脑儿涌现了!这段话的每一个字对我来说都如此振奋人心,只好拍照了。尤其是“文化创造”过程一说,更是令我兴奋莫名:涌现秩序就是文化涌现,一切过程皆“文化创造”过程,而“文化创造”进程就是历史!
综感:序言里面只出现过“张五常”这么一个中国人的姓名,是不是非常遗憾?这篇序言暗含了一个判断:在复杂经济学领域,张五常是中国唯一一个值得一提的人。
陶庐/2018.11.02/JMAY620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