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事、不成事,就不会产生价值,一切归零,都是空谈。
最近一直在思考,就个人而言,不成事的因素有哪些?能成事的特质又有什么?
1、内驱力
强烈的内驱力是成事的首要因素。有无内驱力,背后代表了有无责任感、主人翁、及为目标达成锲而不舍的精神。
如遇到工作中的难题要攻克,许多人失去突破的勇气;
打个比喻,如果这件事跟自己的小孩得失有关系,大部分家长会拼尽全力,母爱之所以伟大,不在于母亲有多大能耐,而在于她的百折不挠和不屈。
内驱力代表着一个人态度、精神,成事的因素中,内驱力重要于知识和技能;
但如何让员工有内驱力,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和因素,值得每一位领导者去思考(后续总结提练)。
2、专业
不专业,通俗地讲,就是不懂,难以获得他人的认同,更谈不上尊重;不专业会导致一方面难以成事,另一方面,缺乏引导能力和影响力。
什么是专业,简单地讲,专业就是看待问题的深度、广度和穿透力,能察觉到问题背后的问题,并能形成基于结果导向的解决方案;
是否专业也意味着,一件事别人搞不定,你可以搞定;或者别人要发很长时间才能搞定,你可以短时间内快速搞定。
如何塑造专业,日积月累,积步成跬,并探索背后的规律、机制,形成一套方法论,最终植入到大脑中,形成一种成事的思维习惯。
3、局
中国官衔中有局长称谓,这个挺有意思;局长应该是做什么的,我们理解应该是看局、布局、控局者。
个人想成事,内驱力和专业是基础,是个人能力的体现;但要成更多的事、更大的事,匹夫之勇远远是不够的,而要驱动更多的人、围绕一定的目标去做事、成事,则要当【局长】:
看局:谁是事件的发起者,其根本目的、原因是什么,他期望改变或者得到什么;因为这件事情,谁是被成就者,谁又是利益受损者,他们各自的态度是什么;
布局:识别了事件背后的【老板】及相关干系人之后,要尽早识别并利用矛盾与冲突,引需要入局的人组局,减少观望者;
控局:控局的核心是要有结局性思维,把结果看得越清楚,过程中的偏差也才会洞察得更明白,许多人走一步看一步,就可能走偏路和弯路;
控局意味着要有掌控力,也要有较强的主线和拒弃能力,控局的对象基于事,但关键是影响局中的人。
不可能要求更多人有那么高大上的格局,需要的是对成事背后矛盾与共识、利益的连接与摩擦、主动与被动有清晰的认知,最终驱动、成就更多的人做事、成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