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641793/a9fcc4fba36b0f8f.jpg)
无知经:本经叙述由于不知五受阴之故,世间人都会起常见。
(九六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有婆蹉种出家来诣佛所,与世尊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曇!彼云何无知故,作如是见、如是说:『世间常,此是真实,餘则虚妄,世间无常、世间常无常、世间非常非无常,世有边、世无边、世有边无边、世非有边非无边,命即是身、命异身异,如来有后死、无后死、有无后死、非有非无后死』?」
佛告婆蹉:「於ⓑ色无知故,作如是见、如是说:『世间常,此是ⓒ真实,餘则虚妄,乃至非有非无后死。』於受、想、行、识无知故,作如是见、如是说:『世间常,此是[*]真实,餘则虚妄,乃至非有非无后死。』」
婆蹉白佛:「瞿曇!知何法故,不如是见、如是说:『世间常,此是[*]真实,餘则虚妄,乃至非有非无后死。』」
佛告婆蹉:「知色故,不如是见、如是说:『世间常,此是[*]真实,餘则虚妄,乃至非有非无后死。』知受、想、行、识故,不作如是见、如是说:『世间常,此是[*]真实,餘则虚妄,乃至非有非无后死,如是[*]不知、知。如是不见、见,不识、识,不断、断,不观、观,不察、察,不觉、觉。』」
佛说此经已,婆蹉种出家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坐起而去。
[校勘]
ⓐ 「已」,圣本作「已讫」。
ⓑ 「於」,元本作「知」。
ⓒ 圣本无「是」字。[*]
译文
九六三、无知经:本经叙述由于不知五受阴之故,世间人都会起常见。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
那时,有婆蹉种的出家人,来诣佛所,和世尊面相问讯慰劳后,退坐在一边,白佛而说:「瞿昙!彼为甚么无知之故,作如是之见,如是之说:『世间为常,此是真实的,余的都是虚妄的呢?』也有人说:『世间是无常,世间是非常非无常,世有边、世无边,世有边无边、世非有边非无边,命即是身、命异身异,如来有后死、无后死,有无后死、非有非无后死』呢?」
佛陀告诉婆蹉说:「对于色,无知之故,而作如是之见、如是之说:『世间为常,此是真实,其余的就是虚妄,……乃至非有非无后死。』对于受想行识,无知之故,会作如是之见,如是之说:『世间为常,此为真实,其余的则之虚妄,……乃至非有非无后死。』」
婆蹉白佛说:「瞿昙!到底要知何法之故,才会不作如是之见、如是之说:『世间为常,此为真实,其余的则是虚妄的,……乃至非有非无后死』呢?」
佛陀告诉婆蹉说:「如实而知色之故,就不会作如是之见、如是之说:『世间为常,此是真实,其余的则是虚妄,……乃至非有非无后死。』如实而知受想行识之故,就不会作如是之见,如是之说:『世间为常,此是真实,其余的则是虚妄,……乃至非有非无后死。』
像如是的不知与知,如是的不见与见,不识与识,不断与断,不观与观,不察与察,不觉与觉,(也如上说)。
佛说此经后,婆蹉种的出家人,听佛所说,欢喜而随喜,从座起而去。
参考杂阿含经957
[对应经典]
《别译杂阿含经》卷十第197经。
南传《相应部尼柯耶》〈婆蹉种相应33〉第1经无知(一)经。
南传《相应部尼柯耶》〈婆蹉种相应33〉第2经无知(二)经。
南传《相应部尼柯耶》〈婆蹉种相应33〉第3经无知(三)经。
南传《相应部尼柯耶》〈婆蹉种相应33〉第4经无知(四)经。
南传《相应部尼柯耶》〈婆蹉种相应33〉第5经无知(五)经。
相应部.三十三.婆蹉种相应
萧式球译
一.不知之一
这是我所听见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的祇树给孤独园。
这时候,婆蹉种游方者前往世尊那里,和世尊互相问候,作了一番悦意的交谈,坐在一边,然后对世尊说: “乔答摩贤者,是什麼原因和条件,世人生起 ‘世间是常’ 或 ‘世间是断’ , ‘世间有边’ 或 ‘世间没有边’ , ‘生命和身体是同一样东西’ 或 ‘生命是一样东西,身体是另一样东西’ , ‘如来死后还存在’ 、 ‘如来死后不存在’ 、 ‘如来死后既存在也不存在’ 或 ‘如来死后既不存在也不是不存在’ 各种各样见的去处呢?”
“婆蹉,不知色,不知色集,不知色灭,不知色灭之道,世人便会生起 ‘世间是常’ 或 ‘世间是断’ , ‘世间有边’ 或 ‘世间没有边’ , ‘生命和身体是同一样东西’ 或 ‘生命是一样东西,身体是另一样东西’ , ‘如来死后还存在’ 、 ‘如来死后不存在’ 、 ‘如来死后既存在也不存在’ 或 ‘如来死后既不存在也不是不存在’ 各种各样见的去处。
“婆蹉,就是这些原因和条件,世人生起各种各样见的去处。”
二.不知之二
……婆蹉,不知受,不知受集,不知受灭,不知受灭之道……(除了 “色” 改作 “受” 之外,其餘部份跟第一经相同)……
三.不知之三
……婆蹉,不知想,不知想集,不知想灭,不知想灭之道……(除了 “色” 改作 “想” 之外,其餘部份跟第一经相同)……
四.不知之四
……婆蹉,不知行,不知行集,不知行灭,不知行灭之道……(除了 “色” 改作 “行” 之外,其餘部份跟第一经相同)……
五.不知之五
……婆蹉,不知识,不知识集,不知识灭,不知识灭之道……(除了 “色” 改作 “识” 之外,其餘部份跟第一经相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