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从15号线换乘14号线,走了一段,电梯直下,来到了14号线站台,到了一个站台门口等车。
站台上门口的位置,大家自觉的分成2列,在门边对应等车的位置等车。
忽然,看见边上穿那个50多岁黄衣服志愿者,穿过一侧的人群走到车门口处,站在那。
这时,我才发现不知啥时候,在等车的两侧中间,列车开门的位置站了一个四十多岁的,头发有些发白,穿绿风衣,背了一个斜挎包的男人正在低头看手机。
志愿者和他说话,他没有反应,估计是地铁里人多,志愿者声音小,没听见。
接着,志愿者用手点了点他的一个胳膊,示意他让开车门,到边上来排队。他扭头看看志愿者,又恢复了原来的低头模式。
志愿者看他不动 ,也就没有坚持,继续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我是对他投去了鄙视的目光,我估计一起等车的人,大家会和我差不多。
大家继续等车,人越来越多了,大家都在队尾接龙,门正中线对着的位置,只有这个没有规矩的“插队”的中年男人。
车进站了,右侧等车的第一个男士,还在原来的位置,左侧等车的女士,好像是对这个男人也不满意,自己从原来的等车线往中间挪了挪和他肩并肩站着。
车停了,车里有个人要出来,按说是,应该先下后上的,可是,因为在门口有2个人堵着呢!
门开了,女生在左边,这个正对着门中线,里面出来的是一个高大结实的男士,出来和他正好对面,人家毫不客气的出来,左肩顶了他的左肩,将他挤偏,人家出去了,他右边一侧,踉跄歪着身子凭着冲撞的惯性进了车厢,他进了车厢站稳,扭头左右看看,迅速选了一个座位,坐下,接着看手机。
在他后面进车厢的人,有座的落座,没座位的也迅速的“控制”了车厢里不同的位置。
看着这个人的“灵敏”,感觉应该是一个“老油条”。
在越来越文明的城市,这就是不和谐的“音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