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今天是构思课,备课稿13号才出来,但是课程形式却在上次课程结束第二天就已在脑子里了。准备课堂上的阅读材料花了不少时间,从寻找、挑选材料,到修改和设计问题,有几篇没有搜到的文稿,用了语音转文字然后修改,就这样还有眼尖的同学在阅读时还发现了人名上的错字,孩子们啊挑老师的错可是顶用心了。
上周看完威廉.韦斯特《提高写作技能》,很有触动,国外教师的写作教学确实和我们有较大不同,老师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辅以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讨论、回答,从而达到对写作技巧的的领悟,先由模仿开始,以动手实践为主要途径,作者的学生是初、高中学生,思维训练是老师一直关注的重点,这些教学模式让我很喜欢,我一直认为写作是一项主观性很强的工作,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所思,有所动,才能达到好的效果,一些写作技巧在有引导性的阅读、讨论中是可以被获得的,同时我也看到老师为了让学生强化某项写作能力例如描写、观察等而精心设计的一些练习也很棒,与我之前课后留给学生的“专项训练”很类似,这本书对我的上次课程的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特别是“构思”这样的抽象话题,让学生通过对优秀作品欣赏、讨论,有了愉悦的阅读体验后,感受到好的构思对一篇作文的重要意义,从而产生创作兴趣。也就以此做为了我的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
我准备了五种构思类型文章,并在第一篇中放置了一张空白的思考图,希望学生能在阅读过程中用思考图的方式归纳出文章的结构,按内容简到繁的顺序阅读讨论。先是萧红的《我家的大花园》,这篇实际上也是考虑到白雨琦,她比其他几个孩子年级低一级,可惜的是她这次课请了假,一样是每个学生挨次发言,其他学生补充或纠正,发现对前几篇结构相对简单的文章,学生回答得都很顺利,回答质量也很高,他们对使用思考图来梳理文章脉络很感兴趣,这也是我这学期关于思考图的处理和上学期的不同之处:不再将思考图单独拎出来教学,而是在分析文章时,拿出来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自然的看到并掌握、使用,这样也不需要占用了教学时间。《圣诞大策划》中,让我很意外,他们普遍处在思维定势中,没有用流程图这样一种更适合的工具,何静在分析《四问陈依琳》时,让我看到,学生在分析文本时,还是会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没有形成自觉地“去蔽”,也许这需要一定量的阅读积累,也许学生还处在的年龄段吧,老师引导的重要性在这时显现出来了。
写作环节,有几个孩子要完成学校的习作任务,一篇虚构类的写作,他们动笔前,我以《西游记》为例,提醒孩子们,想让自己的故事精彩,一定是“愿望+障碍=冲突”这样的架构模式,对自己的故事人物要有形象定位。
范傲梁完成的很快,细节部分做了很多完善。何静设计的故事是多啦A梦和孙悟空比本领,在我问她答的一串的讨论中,她发现,如果把愿望仅用一句话就来完成,并不能吊起读者胃口,具体介绍了人物愿望形成,可以使故事充满了张力。吴继平是第二天来我家里完成的,他写的是他梦里的一个故事,也很棒,但他能想会说却写不出来,结果在动笔前,他都会先向我说出他的故事,说完催他赶紧记下来;杨奥琦是个善良的姑娘,她故事很感人,但是发展太顺,被我打回去加大障碍的难度,发现孩子们的想象力真的是太棒了。
高年级作文是看图说话,由于老师在课堂上有做讲解,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有了限制,龚同学对人物心理描写已然有模有样了,文字的感觉也越来越好,很有潜力的样子。詹同学用时依旧长,不过文末的中心思想一点不落俗套,内容有了曲折,还是很有詹式风格——很会讲道理的样子。桂同学写得很快,女孩子与男孩的感受能力和关注点确实区别很大,从每次的写作内容上可见一斑,她这次写美丽校园,她选的题,我问了她几个问题,关于选材和中心思想的,正好也回顾了下前面几次的课程主题,她下笔前有成竹在胸的样子,没有纠结,出第一稿时,我帮她丰富了细节的几个维度,她带回去修改,我叮嘱她下次课要带改好的文稿给我。她今天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感冒和上次请假的原因,不是很在状态,课堂上有几次,我提问了她。
作文技巧性的东西讲完,后面的几次课,学习修改作文,进行提升、打磨作文能力的训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