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直播分享到尹老师关于学习习惯方面的内容。“不陪”才是在培养好习惯,“陪”是在瓦解孩子的好习惯,是在给孩子的自觉意识形成造成障碍。当然这里的陪与不陪重在教育理念而不是表面形式。
昨天晚上我看到这一点的时候,一下就感觉这块点中我的点了。虽然说近期在孩子写作的过程中陪的不多,但是,这一点的意识我并没有太强。记得有一段时间,感觉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一会儿一会儿会叫我,我就会觉得他有依赖感。但是也知道明确拒绝不好,所以其实那个当下我是矛盾的。
今天看尹老师写的这部分,觉得心中挺赞同的,不过我们从“陪”到“不陪”,还是要酌情来处理,或者有个缓和的过程。
我注意到现在小贝有时候在完成作业的时候,他是希望自己独立完成,他会去另外一个屋子去完成。我今天反思,那可能是因为以前我总是对他完成作业提这样或者是那样所谓的建议。孩子看来是不希望听到这些建议的。浅层次来说,他们是希望快点完成作业,好快点去玩去。而以前我也是这么浅层次的理解了,但是今天我再深层次理解了一下以后,觉得当我每次提建议的时候,孩子必然处于一个想保护自己,为自己辩护的状态,所以他处理自己问题的当下不是一个特别清净的环境,他没有办法真正的看到自己。
所以以后我需要做到的是:对于孩子完成作业方面,如果他去了另一个屋子,他完成了,出来后,我最多说一句,作业完成了,其他的建议一概不说了。客观来说,孩子们现在学的知识其实都无所谓,因为小学阶段的知识本身都比较简单,最关键是习惯这方面,这是我需要重视的,我不要再提出我所谓的意见了。当孩子叫我的时候,或者他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处理的时候,他叫我的时候我出现就行了。
今天还提到:很多妈妈有,花很多精力陪孩子后,自己会有一种牺牲的感觉或付出的感觉,其实这种感觉我有时候也会有,那么现在我也有点打通这一点了。昨天我就是这么做的,孩子自己在上一个在线课程的时候,我自己就在另一个屋子里自己呆着,当时觉得还挺惬意的,当时刚好赶上爸爸回来,爸爸还说:哇,你现在好享受生活啊。对,这个时候其实是难得的休息时间,我没有必要跟孩子绑在一起。
说到这一点,我就想起来,其实有时候,孩子想看会手机的时候,他有时候也希望我不要跟他在一个屋子里,反思一下:是不是孩子担心我指责他呢?所以这个问题上我也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的空间。
总体上来说真的是那句话:小学阶段重在培养习惯。所谓的习惯其实不是说浅层次的。比如:他是不是定点有坐到桌子边上去学习。我们更应关注那个当下,他有没有把热情、积极情绪和注意力投入到其中,也就是说,我们更要关注到他的心是不是在那个事情上了。那么,为了让他在学习这件事情上慢慢形成自己的节奏,自己尝试自己的节奏,自己承担自然后果,自己对这个事情负责。我首先撤出,我不要形成更多的干扰。
链接《自驱型成长》上的一句话:不要期待我们一放手,孩子就能完美的接着表现。他们有个尝试的过程。他不可能比我们这些有着几十年人生经验的父母做的更到位。对于“规划”“时间管理”这些我们现在还没做好的事情,他们刚刚开始探索。所以降低我们的期待,给孩子制造更多体会愉悦感的机会。
![](https://img.haomeiwen.com/i19363690/3b1e7dca9f895cdf.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