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从事行业的关系,朋友圈最近被一则消息刷屏:请救救光明。大抵意思是说,国内乳品行业原本是伊利、蒙牛、光明三足鼎立的局面,伴随着光明这三年来业绩的连续下滑,掉出第一梯队,变为二虎相争的局面。领导层又出现大地震,曾经的知名品牌会不会倒下?业内人士分析给出原因:从外因来说,光明乳业近几年市场拓展能力不足,主打产品竞争力不强,市场被竞品大幅挤压;从内因来说,光明乳业作为国企,受之前高管贪污事件影响,现有的管理层怕犯错,不敢有大的作为,错失了市场发展的良机。
无论外因还是内因,在我看来,都是一个原因:人的原因。人的原因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用人不当,二是努力不足。外行人管着内行人干事,瞎指挥。当前这种高强度快节奏竞争态势下,对手根本不给你喘息的机会,你只要稍一松口气,对手就会绝尘而去。而作为光明那么大的一家公司,主要负责人竟然都是外行,而且还是求稳、求不出错的保守经营。上层对下面的人的工作不了解,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乱管。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们也时常与伊利、蒙牛、光明的上层打交道,而光明给我的感觉也是最低效的。伊利、蒙牛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天天在忙市场、忙生产,而光明则天天在忙政治。经常大会小会,各种政治学习。普普通通的一件事,在其他公司很容易沟通,而到了光明这里,则要从基层到高层逐层汇报、审批,而基层汇报上去,往往很长时间都得不到批复,很多紧要的事情都错过了最佳处理期。有时候我们看着都着急,但是人家无所谓。因为从基层到高层,都本着:我已经向相关领导汇报了,出了事也不是我的责任,损失也不是我个人的,我只要能保住我的位置就行,至于其他的,不是我的事,也用不着我去瞎操心。
我们在与伊利、蒙牛合作时,对方会经常要求我们提供技术支持,而到了光明这里,在我们擅长的专业领域,还对我们指手画脚,想想都可笑。这样的企业,在计划经济、买方市场时代或许能有一席之地,但现在是什么时代?还抱着老一套,要不是央妈惯着,早被市场玩死了。
国人很多时候讲情感,部分人喜欢回忆往昔,但情感是阻挡不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的。这样的企业在我看来,做成现在的样子完全是意料之中,也丝毫不值得可怜。如果仍不思进取,最终必将会被时代抛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