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很多人说起跳槽的事情,最普遍的就是这句:“我觉得我在现在的公司学不到东西。”
W是一名互联网产品经理,她所在的公司,从外界看来,可谓如日中天。可是她非常焦虑,无数次想到了离职,换一家公司。
她很有潜质,工作也非常努力。但她说她的职场师傅能力不行,还说她的职场师傅不够坦诚,不愿意教她东西。
图图也是一名产品经理,他所在的公司,在垂直细分领域,是头一把交椅。他也想要离职,他的判断标准,也是“学不到东西”。
他说很多事情都是他在直接向上级的上级汇报,上级根本没做什么。其实,也不会做。
他说现在的工作内容很受局限,做来做去都是那么一小块儿,扩展不开。
他说感觉在线下3个小时跟周围人沟通学到的,比在公司一个礼拜都多。
这样的职场人,令人对他们的浮躁感到担忧。
02
有长远眼光的人,不会过于关注眼前的收入,而是更加看重这段经历给自己带来的增值。
然而,尽管判断标准是值得高度赞扬的,现实的世界却无限骨感。
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工作岗位,都处在“上级不教”“疲于执行”“成长缓慢”的梦魇之中。
所以要注意两件事:一是理解这个世界,为什么环境不能让我们学到东西?二是,改变自己的命运,从现在起,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首先,没有任何一条法律,也没有任何一条道德准则说:“工作的上级有义务培养下属的能力”。
当现实不及预期的时候,就产生了落差。而既然上级没有义务去培养下属的能力,我们的预期,该设置在哪里呢?
其次,他成为我们的上级,不代表他具有比我们强的能力。
时势造英雄,有些人未必是最强的,但他遇到了机遇。这一点我们一定清楚,身边的例子,比比皆是,对么?
第三,一个人是否乐于分享,与一个人已经拥有了什么,并没有必然联系。
有人很穷,但乐于奉献,有人很富,但一毛不拔。因此,我们也不能要求,一个更有能力的人,就一定会乐于分享他的能力。
总结这些外因,归根结底,领导是怎样的人,他有没有能力,他是否乐于分享,我们无法决定。
可以说,这些都是在我们出现之前,就已经注定了的。
如果我们想改变他,说明我们有雄心壮志。但这种雄心壮志倒不如说是,我们要去山的另一面的时候,明明可以不费力气的轻松绕过,现在我们却想着“能不能让山挪一挪”。
03
轻松绕过的方法,是看我们自己的内心。在这件事情中,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要简单得多,有效得多。
尤其在职业生涯的早期,别看钱,别着急。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
只要这件事需要的能力是未来也需要的,只要这件事中有明显的自己能力不能完全 hold 住的东西,这件事就值得用心做,用心学。
静下心看眼前的事情,你是否还能够学到应该学的东西?如果可以,那么先好好做事。
如果不可以,我们继续问自己:我们敢于拍着胸脯说,自己的能力高于上级吗?心有点虚,似乎并没有。
这说明我们的能力未必在上级之上。可能这样说都是客气了,十有八九,你上级的综合能力比你强,而且强很多。
那么在这个前提下,一件事我们觉得安排的有问题,或觉得学不到东西,我们的判断,会比上级更正确吗?心有点虚,似乎并没有。
有些值得学习的点,我们在自己现有的高度上,根本看不到。
尝试列出自己欠缺的能力,对比眼前的事情,问自己这件事能锻炼我的 ABCD 吗?
比如,需要磨练的心性,需要考验的大局观,需要具备的情商……
04
不走入误区,和选择对的方向,一样重要。
误区一:这是一个我不了解的行业,所以行业知识可以学到很多。
如果你不是真的想在这个行业扎根。抱歉,这些行业知识,可以说一文不值。尤其对你的机会成本来说,更是不该有思考的考虑。
这个世界上,客观存在的知识很多。但你的时间有限,弱水三千,你只能取一瓢饮。
误区二:工作不忙,我可以有很多时间学习自己的东西。
自制力差、规划能力差,都将成为你的绊脚石。即便你执行力强,每天斗志满满,但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不想工作。
所以不要以为你有了时间就真的会去学习,也不要以为你学习的速度会很快。找一个逼着自己的环境,反而更靠谱一些。
误区三:这个工作学得少一些,但是赚得多啊。
尤其是工作前两三年的人,你现在是打基础的时候,基础打得好,未来的钱赚得既轻松,又盆满钵满。
但如果你在最应该学习的时候,选择用学习的机会换钱,未来的路或许就不那么明朗了。
投资给一个更好的自己,可能永远是世界上最看不到价值,又是最有价值的事情了。
感觉自己学不到东西就离职,成为了很多人挂在口头的理由。希望你好好思考一下,现在的工作,真的学不到东西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