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来聊一聊帮外公外婆干活的一些事。
原来我心里还有几分抱怨,回家以后看书、学习、写作时间少了。但此次经历让我明白,人生真正的学习是在社会中学,在做事中学,在与人相处中学。
这几天我们主要是一起弄柴禾,一共分三步:锯柴,劈柴,堆柴。首先说一下,我就是打打下手,正而八经干起活来还真不行。
锯柴时,外公来锯柴,我来拿柴并扶着。柴有两种,一种是活的,一种是干的,主要区别在于水分的多少。外公叫我先拿活的,最后拿干的。
他说干的柴比较伤锯子,这个我倒不知道。只是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干柴虽然更为轻便,更容易烧,但砍起来却比活柴更费劲。
外公用的是电锯,速度比较快,只见锯末横飞,我在后面都有点跟不上。每到需要锯最后一段的时候,外公总让我去换一头,把小的那头让他锯。
其实小时候没有电锯,用的是外公手工做的锯子。一个人拉费劲,我和外公一起拉。一开始总是搭配不好,我们用的力气不在一条线上,熟悉一些之后,配合的就比较得当了。
锯完了柴,就该劈了。这个我基本上帮不上什么忙,只见外公把一根柴立好,然后把斧子高举起来,随后向下一挥,只听得清脆一声,柴就一分为二。
如果柴比较粗,比较难劈。外公就会把斧头举地老高,甚至高过头顶。为了获得更强大的力量,外公挥舞斧头的瞬间,也会发出“嘿”的一声,在如此声势之下,任他什么再顽固的木柴,也都难逃破碎的命运。
中间如果出现斧头卡在柴里面的情况,外公就会把斧头翻转过来,往地上一磕,它们就乖乖听话,主动一分为二了。
最后一步就是堆柴,这个我还是可以继续打打下手的。我负责把柴搬到外公跟前,外公来堆。
小时候,我以为这是件很简单的事儿,到最后越堆越歪,倒了好多次。外婆说这也是有技术含量的。
这次我用心来看,发现外公堆柴,确实有讲究。首先,他是把比较粗的柴放在底下,一层横着放,一层竖着放,依次往上堆。
木柴并不像电视上看到的,大小比较均匀。而是有的凸一点,有的歪一点。外公在堆的过程中,不断在寻找合适的木材,小的适合填在缝隙当中,凹凸不平的也要寻找合适的位置,这样才能堆的更加稳固。
经此一事,我不再敢小瞧任何一种职业。这并不是说我以前认为职业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我曾经确实以为有些职业技术含量低,可替代性强,太过轻视。
其实任何职业都有它的窍门,也要经过一定的练习才能很好的掌握。就像堆柴一样,外公干了几十年,自然轻车熟路,能够做得好。事实上,不仅是我外公,只要是在村里干活时间比较长的人,这些事儿都可以做好。
以前,因为堆不好柴,我还责怪自己笨。现在我终于可以给自己一个合适的理由:不是因为我堆不好柴,而是因为我花的时间不够。没有什么事情学不会,只要花的时间足够多。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启发:以前我没有带着感知去生活,每天就是稀里糊涂的过。其实只要带着学习反思的眼光去看世界,一定会收获更多,状态也会变得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