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少年,心事如海。
婚姻是一座围城,看的清的人选择爱情,看的轻的人选择生活。最后在命运和现实的搏击里无论谁最后赢了谁,生命都没有捷径可寻。
钱钟书说婚姻是一座围城。看不见的人总希望能洞悉其中的透明,看得见的人又太过渴求外在的自由。
用裴多菲的至理名言“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来回答这个命题似乎是单身狗聚集的网络界十分中用的答案。
但在话题争议和矛头观点百花齐放的写作界这个答案又显得不那么华丽。
毕竟有人说“别在该脱贫的年纪急着脱单”,还有人说“别在该脱单的年纪急着脱贫”。
就像小时候经常纠结我该去清华还是北大?可是别人都说复旦也好。到头来估摸着不是多想了就是想多了。
这和身边教育你脱贫脱单的道理相得益彰,比之于选清华还是北大?最后无论你想没想过这个问题,你都参加了高考上了大学:一流的,二流的,三流的,不入流的。所以无论你脱不脱。这两样东西你都得脱。
只不过脱贫这种事,对有的人来说就是一瞬间的事,对有的人来说却是一个漫长的涅槃过程。同理,可能对于那些长得好看又有才华还有财的人(除了没财,其他几项请参考本喵——嗯!对!我不要脸的)来说,脱单也是一瞬间的事。
所以在前段时间那个充满狗血和八点档的毕(分)业(手)季,我也眼睁睁的看着我身边的小仙女小仙爷们一路脱单再脱单,最后回到原点变成单身狗的巴拉松式螺旋化成长历程。
这和榜姐最新的深夜话题不免趋之一致。看过之后才发现那些长跑八年五年最后为了别人做嫁衣的事情聚合起来是一个泱泱庞大的队伍而不仅仅是自认为被伤害到扒皮抽筋的某一个人。
所以你一直说服自己,这个世界一定有一个人在过着你想要的生活。所以这个世界也一定不止你一个人在承受着同样的苦难。每个人都不孤单,却每个人都恒久孤单。
一样的事情每天都有,喜闻乐见并不难发现,这个世界每时每分每秒在有人受伤害的同时就会有人伤害别人。
冤冤相报因果轮回,谁也不能给自己堂而皇之竖起大拇指说“我有多善良”,在生活和命运之前·在经历和缺陷之后。最后洗尽铅华的那些才会变得极尽奢华。
经常故作老成的看待自己走过的路,偶尔也会“以身作则”的劝解身边的人——
“我觉得到现在的年轻人到我这个年纪,早就没有爱情了”。从怕麻烦的角度来看,从看过了许许多多身边的分分合合来说:一直对爱情抱以最纯洁的妄想,所以也深刻明白并接受崇高的东西几乎是不存在的现实。
但是换个角度来看,也许事情的本质本身就没有那么崇高。故作姿态的眼光又会不会让本来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
高考前声嘶力竭的睡眠需求,无声的巨大压力好像在考试结束的那一瞬间都随着那张试卷和我们葱杂的过去一起被付之一炬。
遗忘之前的抑郁难眠和悲欢喜乐似乎也在突然那么一天就陌生的不像是自己经历过的。
或者曾经以为人生会和上学一样波澜不惊平平静静到死,突然在毕业的那一瞬间就可以惆怅到一夜白头。
这些种种结果和我们和最初的想象看似殊途同归又不尽然相同。
但无论当初你怎么抉择,都不会有人去替你高考,替你承压,替你遇见你现在遇见的人,正在做的工作甚至替你过完后半生的生活。
说是苦涩甘甜尽在心中也罢,说是感同身受并不存在也好。就像锦上添花的人不理解繁华始终伴随着汗水。雪中送炭的人也不能永远替你站在冰天雪地。如果生活的恒温始终低迷不前,无论送碳的人会不会被冻死,你自己都会被冻死。
在面临抉择和取舍时我们能问的只有自己。
所以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过怎样的生活。抛开不切实际的观点和庞杂的眼光。是不是偶尔也能在曲折的生活中抽出时间真正问一问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生命本身堆砌在生活的碎屑中就是一座围城。
看的清的人一直在路上,看的轻的人一直在梦里。最后在命运和现实的搏击里无论谁最后赢了谁,生命都没有捷径可寻。
网友评论
么么哒
感觉突然长大了又突然变得很幼稚……
不行 人到熟处自然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