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心理话》笔记
能够帮到别人,也是一件让自己感觉良好的事情。
摆脱孤立无援,如何去做?
可以试试多诉苦:告诉别人自己有什么目标,遇到了什么样的阻碍。
你会发现,身边有些人好像恰好能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而在他们诉说自己的困境之前,根本没有期望过自己的目标能被实现。
只要我们愿意尝试多向他人表达自己的困境,不害怕他人会不会对自己冷漠,会不会无视自己的感情。实现梦想,也并不一定就是无解的事情。
退一万步说,如果别人帮不了忙,那也没有什么损失。
或许你觉得,在城市里生活的我们,大多连邻居都不认识,媒体里每天播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漠视和互相伤害,我们怎么能随便给陌生人提需求呢?
我们可以知道,人们都是天生的“解决问题的人。你有困难,我们知道了,那就想想办法,能帮就帮。
多跟别人诉诉苦吧,或许你能成。
![](https://img.haomeiwen.com/i23243071/bd37a879c07cad28.jpg)
你可能对别人的评价特别敏感,希望在听到别人的话时,有正常的反应,不要太玻璃心。
其实我们也不必太执着于“正常”。对“正常”的过于执着,会让我们陷入非黑即白的思维,带来更多心理负担。
就像黑与白之间有更多色彩,在“正常”与“不正常”的标准之间,我们有更多元、更丰富的生存姿态。
如果无法体恤自己的不同和瑕疵,我们就会变得极端,容易自我苛责,造成内耗,又多了一层痛苦。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一样,每一种怪异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不被看见的根源,是安全感不够、陪伴缺失……
当自己的内在小孩被接纳,“不正常”被允许,你的内心就会涌入安心的力量。更大的收获是学会用健康的方式,来疗愈不安全感。
所以,放下对“正常”的执着,不一定能消除“不正常”,却能够让我们看到这些反常行为背后的匮乏,用更本质的方法来回应满足自己。
你的认知水平决定你人生的上限。不断挑战自己的认知边界,你才会越活越高级。
假如你不读书不学习,你的认知水平就是被周围影响,每天倾诉着同样的烦恼,刺激着你永远被困在这个地方,那你必然经历着同样的痛苦。
只有你跳脱出来,你的认知跟别人不一样,在别人看起来了不起的事,到你这儿来一笑就过去。
对与错也是相对的。看起来或者感觉上是错的、不合理的、不喜欢的、不愿意接受的,或许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是非常正确的、理智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