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一)

作者: 纷至沓来 | 来源:发表于2023-08-15 23:12 被阅读0次

原文:

【清】郑燮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译文:

清秋时节,在江边的馆舍,我早晨起来观察竹子,烟光日影露气,都在稀疏的竹枝间浮动。于是心中兴致勃勃地有了画画的意趣。其实胸中的竹子并不是眼里所看到的竹子。于是磨好墨,铺开纸,落笔时很快变形,手中画出的竹子又不是胸中的竹子了。总之,在下笔之前就有竹的意念,这是固定的法则;(下笔时画出的)意趣在法则之外,这是自然的造化之工。难道唯独画画是这样吗?


"眼中之竹"与"胸中之竹"向"笔下之竹"的演变

清新脱俗的竹

自宋代以来,竹被誉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它,虚心而刚直,挺拔而常青,历来被人们看作是高洁、正直、坚韧、顽强的象征。郑板结桥喜爱画竹,是因为竹最能体现自己的性格特征。郑板桥号称"三绝":即诗、书、画。他在这三方面都是造诣极深,结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形成所谓"三真":真气、真意、真趣的特色。他擅画兰竹,以草书中竖长撇法作兰叶,多不乱、少不疏,秀劲绝伦。所画之竹苍劲萧爽,疏落有致。

巧妙的叙述

对于画竹,郑板桥能够从竹子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象中得到启示,激发情感,经过"眼中之竹"转化为"胸中之竹",借助于笔墨,挥洒成"手中之竹"即"画中之竹"。这一番精辟的论述言简意赅地道出了艺术创作的规律。更可贵的是,文章并没有戛然而止,而是以启发式的反问,把自己对于艺术的领悟开掘到现实生活中更为广阔的层面,使我们不得不叹服和惊羡。

在这幅题画竹的小品文字中,作者以独到的观察力和概括力总结归纳了绘画的三个步骤和其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观点:意在笔先,趣在法外。语言明白如话,准确而又形象地介绍了专业的理论知识,显示了他高深的艺术专业知识和简洁形象地语言表现力。

相关文章

  • 竹(一)

    清秋深凉,湖水澄澈,芦苇微荡。长天云稀,暮光昏霞,橘红融融。 小畔一隅,玄衣垂钓,近乎与迷离...

  • 快乐一竹

    一竹师傅是个美人。脸盘和骨相是那种无论放在哪个朝代,都是一流美人的女子。 她是忙碌而快乐的。脸上常带一种福泽和慈悲...

  • 一丛竹

    东坡说“可以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东坡先生是猪肉的饕客,可见竹子对于古代文人的重要。 万竹园是趵突泉公园里的园中之...

  • 山竹

    台风山竹到来前夕,有朋友自南方说寄山竹给我,于是感慨一下。 南山有竹非山竹,山竹望山竹。 南来山竹...

  • 仿竹,是竹,忘竹

    某人善画竹,名满天下。可他的老师对他说,你尚未入门。问:如何得入。答:要在心里觉得你就是竹子。其人乃去,终日站在竹...

  • 【手绘】水墨(竹)

    照例练习水墨的基础,竹。 晴竹,雨竹,雪竹,风竹。

  • 竹子的故事(四十)

    昨天晚上妈妈和竹竹一起听诗歌、儿歌。竹竹总是不能长时间专注,一会儿就要和妈妈说几句话。竹竹突然问妈妈:“你...

  • 简九月的第123天日更|儿歌竹蜻蜓

    竹蜻蜓 ——火火兔竹蜻蜓呀竹蜻蜓 我有一只竹蜻蜓用手搓搓被风托起简单又神奇竹蜻蜓呀竹蜻蜓 乘着风儿...

  • 美丽的宜林•摄影

    竹海水桥 竹海镜湖 竹海凌云阁 竹海镜湖 张公洞入口 张公洞内景 竹海林间小道 竹海镜湖 竹海全景 竹海览车 竹海...

  • 竹 风 过 竹 林 倾, 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竹(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uhk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