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美五六岁的时候,也不记得当时认不认字,就开始爱翻书。当然,那时候主要为了看画儿,譬如小男孩踢足球的动作……
她会拿张白纸蒙上去,透过隐约的影子勾勒其轮廓。以至于后来背着都能画出那个男孩的样子,现在知道,那是卡通版。
当时看诡异的画本,也不知道害怕,还恨不得出门遇到狐仙儿,求她多加关照……于是,至今爱走夜路,变态似的。
夜里,她偶尔缠着母亲讲故事。就算被满足了,也是妈妈的妈妈——姥姥,给她讲过的那些故事同样的版本,譬如:
这一家啊,有仨娃——老大叫“门栓”,老二叫“门鼻儿”,小老疙瘩就叫“笤帚疙瘩”。
妈妈抑扬顿挫模仿故事里母亲喊三个娃的动静,拉长声音。当时感觉有趣,凌美记顺口溜一般地就记住了:“门~栓,门~鼻,笤帚疙瘩~给妈~来~开~门……”
只对这句最感兴趣,大概她觉得声情并茂,类似于现在的“有声朗读”吧——朗朗上口,凌美脑子里永远记得,当时妈妈极富耐心的温柔声音。
故事里一天,孩子们的妈妈回外婆家去了,临走之前说:谁来也不要开门啊,妈回来敲门时会说“门~栓,门~鼻,笤帚疙瘩~给妈来开~门……”你们才能打开门哦!
孩子们记住了妈妈的叮嘱,可是,藏在院子里的一只大灰狼也听见了这句话。
天越来越黑,妈妈还没回来。三个小孩吃了剩饭剩菜,插好了门,就躲在屋里,边玩耍边侧耳听着,就等着妈妈的敲门声响起。
后来,他们期待的声音果然“笃笃笃”响起,还伴随着一句句的:“门栓,门鼻,笤帚疙瘩给妈来开门……”
“笤帚疙瘩”蹦下炕,就往门口跑去,哥哥们拉住了他的衣服……大一点,心眼儿多一些,老大心存疑惑,他不管外面敲门越来越急促,和那句还在碎碎念的“暗语”,小声对俩弟弟说:“这么粗的声音,哪里是咱妈!”
二弟反应过来也说:“是啊!妈妈的声音没有这么粗……”他也发现了问题。
“对啊!妈妈说过,附近有会学人说话的大灰狼,咱们可不要上当!”老大门栓扶着两个弟弟的肩膀,小大人儿一样用郑重的语气告诫到。
可是,无论他们怎么压低说完这句话,在他们讨论完之后,外面的声音就变得尖细了一点了,越发温柔和缓,“妈妈”还解释说,是在他们的姥姥家吃咸了……嗓子才哑的。
然后,还边敲门边又一直重复那句:“门栓,门鼻,笤帚疙瘩给妈来开门……”
或许因为盼到晚上了,出于对妈妈回来的期待,或许“暗语”确实不错……小弟弟不听劝,挣脱哥哥的手,忍不住还是给这位“妈妈”打开了房门。
脸上、身上、手上都裹得很严实的大灰狼,站在门外。那时候也没有灯,黑乎乎的……也看不清什么。
老大隐约看见走进来的“妈妈”身后,怎么好像拖条大尾巴?这一问之下,大灰狼赶紧用爪子薅起来尾巴,提着……收好,并说这是外婆给带回来的一块布,让给仨宝贝外孙做衣服用的。
孩子们听说要有新衣服穿了,心里也欢喜起来!毕竟都是小孩子,也就放松了警惕。
天早就黑了,小孩子有妈妈在身边都想表现得乖一些,得早点睡觉啊。这小孩们也听话,妈妈柔声一哄,一声令下也就跟着上炕躺下了。
最小的弟弟挨着妈妈睡,另外两个小孩不知道迷迷糊糊什么时候,也睡着了。
半夜,老大被一种“咯嘣咯嘣”的动静给惊醒,他觉得是吃东西的咀嚼声,便问妈妈在吃什么。
“你姥姥给带回来的胡萝卜”。
老二也醒了,当然直接就撒娇说自己肚子饿,也要吃。好吧好吧,递过来一个小东西,门栓先接住,准备递给弟弟,却立马感觉手上黏黏糊糊的……
敢情!那是小不点弟弟“笤帚疙瘩”的手指头!
原来床上睡的,根本就不是自己的真妈妈,而是披着衣服的大灰狼!妈妈在回家的路上已经被她吃掉了!现在弟弟又被吃掉了!
后来,好像是哥俩跑到了院子里,至于后来怎么跟大灰狼斗智斗勇,还胜利了……凌美竟然怎么都想不起来了。
有时候,有些事,她真的会忘记。事实证明,“选择性失忆”也是一种为了好好生存而应该具备的能力。
可难道,这故事还会记一半丢一半?凌美觉得诡异至极,想想,还怪好笑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