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林老师华丽转身退出“三百六十五日不间断写稿打卡”以来,我就放慢了脚步;恰又遇到简书自9月28日封锁公布平台(不知何时满足何条件才能解锁),懒洋洋的我更是汤糖躺烫悠哉花边树下,有一日没一日的写稿。
连续多日阴雨+空调被拆(空调是老板租来的),我只能用吹风筒吹衣服。衣服搭在双腿间,眼睛无意间看到双足,扭动踝关节,膝盖有不一样的感觉,最最重要的是,足后部变直,不再向内侧偏。我一直以为扁平足都是肥肥、大大的,原来,居然不是!
在调整脚踝关节过程中,仿佛失重的过程,很不习惯,脚后部内侧空空的,不踏实。很久之后我才恍然大悟,足底的模样,不是重点;调整踝关节、膝盖两个节点的位置,才是重点。足板是外在,看得见,透过它,“看见”关节支撑位置的微妙变化,才是重中之重。
要能捕捉到如此细微的变化,离不开日复一日枯燥乏味的练习。像我就坚持做骨盆运动,反正它比较普通,老百姓不会感觉太诧异。条件允许的时候就在屋里做站桩,因为前面几套动作只微微动膝盖,上身不动且面无表情,很容易吓着别人。
当然还有很多练习,例如走路、做事情不发出声音等等,都是不太被别人发现。日积月累之后,就可以有厚积薄发之功效。
愈是观察到自己不一样的地方,愈加赞叹大自然的奥妙,愈加谦卑敬畏生命;单单形影相随的这副皮囊,我到现在才只略微了解皮毛,更何况万千他人、七彩世间?
学无止境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