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读书
《中国史纲》——为什么必读

《中国史纲》——为什么必读

作者: 闲人无稽 | 来源:发表于2018-11-21 22:21 被阅读32次

           本书的后面有一篇附录,王焕镳的《张君荫麟传》里面说:

    梁任公得其文叹曰:此天才也

    君之言,其大者足以兴百年之利,平万物之嚣。

    平万物之嚣的意思,就是能让所有人闭嘴,张荫麟若不是英年早逝,天妒英才,国学大师准候选人。

           此书是张荫麟存世的唯一著作,还只从商朝写到了东汉开国,颇有些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遗憾。在古玩世据说有这么一故事,有人拍得一对的古物,立马把其中一只砸到地上,这样另一只就是存世唯一品,身价倍增。但张荫麟是没办法,想多留些著作来着,奈何天不遂人愿。

           写中国史的大家太多,著作也太多,能从中脱颖而出,想必有过书之处。首先,此书写成于1940年,白话文易于现代人阅读,《二十四史》等虽震古烁今,但古文毕竟据现代时间久远,阅读费时费力,受众面不广,当然,古文通读无碍者不占此条。再者,写史很容易落入套娃模式,就是落入:张某引用过,李某强调过,王某谈到过等等的套用词。因为历史是最不可能随着时间流逝而越加明显的学科,因此,在引用各种材料前,加以仔细斟酌,得出自己的结论,远比堆砌上一对史料要阅读性高得多。在上古史的这一段中,私心以为但从阅读体验来讲,本书比吕思勉的《中国通史》要强一点。

           读史除去了解当年怎么样之外,还有一个就是了解为什么这样。张荫麟的结论得出非但合理,而且颇有原来如此的感觉,譬如:

    黄帝:他的功用是把中国古代史大大地简化了

    周朝:这个大帝国的命运也就和一个累世同居的大家庭差不多。家口愈加增加,良莠愈不齐。

    荀卿的礼治和发夹的法治相差只这一间:礼制的维持毕竟靠风气和习惯的养成重于靠刑法和庆赏的迫诱。

    等等。张的写作方式是夹叙夹议,按照时间表来写,但中间会有自己的见解。这大概就是说书和史书的区别,好比在大段且听下回分解之后,再来一段:太史公言。但结论得出的好坏,就见作者的功力了,从隔壁小孩的哭声长短推断出孩子是被打还是撒娇,和推断出夫妻关系是否和睦是不一样的,当然如果推断出家庭社会论等推理小说家应当别论。

           好书的能力就是能“润物细无声”,读完无论从前后句的衔接,前后篇的逻辑,还是从结论的推导,顺势的批判,都无有突兀。一本书读完忘记百分之九十的内容是很正常的,甚至只记得,诸葛亮聪明,曹操奸雄等大概内容,但绝对有一些事迹的前后,或者几句评断让你眼前一亮,豁然开朗。这就好比,你从小做了一堆数学卷子,天天恨,日日骂,将来有何用,但正是这些杂技般的锻炼,让你早上买早点的时候秒算出阿姨应该找你的零钱。你所做过的功,将来都会在不经意见得到反馈,只是你没刻意发现。本书,可以放在案头常常用来训练大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史纲》——为什么必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uih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