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至5.20,为期一周的华科毕业之旅结束了,短短一周却让我重新回顾了大学的4年学业生涯。
已经参加工作7年了,这次带着学业任务,重新回到大学,感受大学,是一次难忘的心路旅程。
在华科的这一周时间里,每天都十分认真专注的准备毕业答辩,修改毕业论文,平均一天休息不到6个小时,关键的时候甚至睡不到3小时。这认真的程度却是在平时工作中不能及。这样的经历难能可贵,让我清楚自己还有多少能耐。
多年工作后,重新回炉7天如4年的大学生涯,感触颇多。以前在校时不知职业发展,对一切迷茫,大学的意义并不深刻;而今结合自己经历包括身边同事说的和做的,借着这次在华科的毕业之旅我突然间有了一种感悟。
大学,尤其好的大学,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什么?
我认为,是对待学习的态度。
一个希望实现自己价值的人他必须不断的吸收有价的东西,那就是学,学包括学知识、技能、思想。学是一个漫长的一生的事情。大学通过授予我们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培养我们从中汲取学习的方法。方法都是有迹可循的,但我想说:在这之上,更重要的对学的态度,正因对学的态度的不同,决定人对思考这件事走多远。学的态度有3个方面:
求学若渴。
对学的渴望是一切动力的根本,当决定完成一个学习,我们要达到的目的是对特定知识的一定程度的掌握。对知识、技能、思想的永葆年轻的追求,就好像一步步的向上爬梯子,站的越高,看得越远。因为见识短浅,在底层就只能纠着狭隘的东西举步维艰,一旦爬了个阶梯,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发现出路一下光明。我从机械转到软件,一开始的两年里感觉困难重重,说白了还是因为自己对学的追求不够,没有去主动学习的心意。
做学考究。
做学问就是去发现未知,找已知和未知的联系。做学问的过程本身就应当是反复的、辩证思维的过程。华科答辩当天,答辩主席刘老教授就和我们推敲所选课题的问题研究,一个已经被熟知的课题再研究就应当从新的角度、新的关注点去思考,所谓创新其实都是从身边已有中来。学究,被人“厌烦”的原因,就是他会就某个问题不断的发问,直到找出阶段性的合理结论。
治学严谨。
将想法一步步变为成果,充满孤独,孓然一身。我在武汉的期间做的任何与答辩、论文相关的准备都是自己按照好的想法去完成。用室友的话说,他的论文从头至尾一直是和同学们研究怎么省功夫,而我则是把自己关在房间,足不出户,尽可能按老师的要求,按自己的追求去完善,细致到一个图,一条参考文献,一个标点。唯有严谨、精益的态度,才能够做成一个学问。
品质越高的大学,对于学的态度、追求就越高。因为优秀的大学更集中了优秀的学者,他们对从事的领域就是按照高规格的认知、思考、认真程度去完成的。
谈到后,大学有什么用,多年前我在珠海的同事一直和我说大学无用。其实人的能力是可塑的,但人的思想却才是取得成功与否的关键内因。人之一生都要不断的权衡,做决策,落实坚持。要让航向正确必须有正确的方向,方向正是通过学习中来。无论是通过大学,亦或者是通过自己早早的社会经历。我们不能忘的是对学的坚持,对知识的追求。
多阅读,多思考,多坚持。对待学习有态度,其实也是对待生活有态度、对待生命有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