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整理便签,翻出一些自己记得零碎的小东西和几篇日记,毕业旅行是在19年的5月末到6月下旬,写下面这篇日记时却是在八月了。
19年的五月中旬,我们忙着答辩,拍毕业照,找工作,在慌忙之中还没来得及好好告别便离开了这座待了四年的城市。离开之际,我回头看了看熟悉的田径场,青春,好像就停留在那里,或许,真的要再见了…。
虽是五月,安徽最北的小县城气温却只增不减,我不知道我接下来要去哪里,但我知道,我不能停下。
在与家人商量好后,通过脚步网和一些义工旅行公众号,以义工旅行的方式,拉上跟着我跑过天南海北的行李箱再一次出发,三亚,一座海岛。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种向往的生活真真切切的在向日葵客栈实现了,在客栈办理入住退房,餐厅人多的时候帮忙点餐,空闲时间学着像本地人一样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听着海浪的声音发呆,不去想未来不去想当下,享受这片海带来心灵的宁静。在这里我遇到了,脾气怪怪的犀牛老板,总是爱问我“饿了吗,小贝”的厨房叔叔,不爱吃辣椒的海南阿姨,小巧可爱工科女彭瑶,还有一只肥肥的猫咪和一只只会吓唬猫咪的柯基犬,他们都是我在海边的家人,可爱又温暖。
太阳落山,是一天中天涯镇最美的时刻,人们忙着接放学回家的孩子,忙着做晚饭,在海边的游客拍照留念,船只的发动机声偶尔也会嗡嗡嗡的响起来,海浪的声音有节奏的拍打着沙滩,朝西望去,南山观音菩萨之上夕阳开始渲染着这一带的整片天空,一切美好的那么不真实。





从三亚离开时,乘出租去机场是凌晨六点,天还没亮,气温有些低,飞机的方向,迎接我的是另一番城市风情和景象。
来川渝之地,体验山城之乐,走大街穿小巷,在山城步道听阿妈们搓麻将的声音,食独特的川渝美食,坐一路公交体验从始发站到终点站的感觉,穿梭在这座魔幻8D城市重庆。





离开重庆,出发下一站,成都,从三亚离开前联系好了另外一家民宿,“十敢当家庭式青年旅社”老板新人超级奶爸,忙不来青旅的琐事,工作制度简单,再适合不过我这种义工旅行的年轻人,为期17天,第一个星期,兼职青旅卫生管理之外每天从人民北路做地铁至光华中心,另兼货拉拉客服部客服,早九晚六的一个星期我赚取了不多不少下个星期用来游玩的1000块。
余下一周,拉上青旅的小伙伴,一起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山城。在都江堰听岷江之水的激情澎湃,再一次感慨古人的智慧,思李冰造就的天府之国。在青城山下寻找“白素贞”的身影,享山间的一片翠绿。去熊猫基地看刚出生的熊猫宝宝,去杜甫草堂感受诗圣的情怀,去打卡锦里,小酒馆,博物馆,科技馆。












终于不算有遗憾,在离开之前,与好友们吃上了一顿正宗的重庆老火锅。
返校参加毕业典礼,毕业这天,太原的天空很蓝,学校的主干道上挂着“青春无问东西,岁月自成芳华”的横幅,我们一起唱国歌,领毕业证学位证,一起合影,宣誓毕业致辞。


就这样再一次离开,出发。离开太原时想起曾经书中读过的一句话:我们不是智慧的老人,我们只愿是上路的孩子,只有两件行李:一份好奇,一份勇气。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