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21李薇


这本书,自拿到之日起,就成了办公室的热议对象。虽然我写了一篇阅读原创内容,但依然觉得不过瘾,于是,这样一种形式的共读会变产生了。
我们希望能从一本绘本中去看到更多,悟到更多。看到自己,更读懂孩子。

活动流程:
1、自我介绍:姓名,说出您最喜欢/印象最深的一个绘本角色,以及TA说的一句话。
2、破冰游戏:启发大家,我们看到和听到的往往是不同的信息,明白去理解对方所要的实际信息。
3、阅读绘本:请两位参与者进行角色扮演,一位扮演兰兰,一位扮演妈妈。其他参与者边听边看PPT的绘本画面。
4、讨论:您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话、哪一幕,有什么感受?
引发大家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引导思考:
①如果是您,会怎么想怎么做?
②为什么妈妈的态度会有转变、为什么那样做?
③那兰兰到底为什么不想上学?(仔细观察画面,再次观察和理解孩子)
5、延伸:话题延伸到育儿先育己,非暴力沟通等话题,并最终归结到几点:观察、理解、共情、转移注意力(或其他方法)四个步骤。
最后大家也进一步对绘本有了认知,同时看到了自己在教育方面还需要做的学习和努力。
从看到孩子开始,这也是我们今天最终达成的结论,当然也引发了更多的思考和探讨。
期待下一次,我们可以在共读中收获更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