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选书不愁
让孩子读上中国味儿绘本

让孩子读上中国味儿绘本

作者: 麦麦安 | 来源:发表于2019-12-23 17:29 被阅读0次

各位宝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苦恼?家里四处堆满了迪士尼、小猪佩奇等外国的儿童绘本,却找不出一本真正能展现中国特色的故事书给孩子阅读。

细细算来,我们有唐诗宋词、成语典故,有声律启蒙、幼学琼林,有节气生肖、天干地支,可我们的孩子们却只能每天捧着引进的绘本,从小浸润在外国的文化氛围里。

孩子们天生就自带好奇心与联想力属性,如果承载好奇心与联想力的根脉能够内生于本土文化,孩子们就能拥有更强大的民族自信与更开阔的眼界格局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中国的孩子虽然聪明勤奋,学习成绩也很优异,但放到国际上横向比较,总给人感觉少了一份内在的文化个性和外在的创新精神。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套书,是童书皇后杨红樱首次专为学龄前儿童精心创作的图书,主人公是一只中国大熊猫,名叫咪咪。咪咪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和一颗对一切充满好奇的心,喜欢观察、思考和对比,快乐地游走在自然与人类之间,带领小朋友去见识和感受。

整套书一共40册,这次首推给大家的是第一辑《春天的故事》,共计10册,适合2-5岁的孩子进行亲子共读。

大师手笔,基于中国文化的创新创作

家长给孩子买书,喜欢认准名家与名篇两大亮点。这套书的作者杨红樱在儿童文学领域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她的《女生日记》《男生日记》"杨红樱通话系列""杨红樱成长小说系列""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笑猫日记系列"都已成为畅销图书品牌,创造了原创童书的畅销奇迹和中国儿童的热读,也多次被少年儿童评为"心中最喜爱的作家"。

有了先前的积累,作者对于《熊猫日记》的定位,有了新的标准,它既不是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的简单改编,也不是简单粗暴的图文和知识点堆砌,而是用贴合小朋友生活习惯的手法,让他们更加熟悉我们的中国元素。

故事可以重新创作,精髓还是我们的传统文化。

在《清明节》一册中,作者借咪咪的眼睛,展现了人们在这一天给去世的亲人扫墓,小朋友们去春游踏青、放风筝、荡秋千、采野菜、栽种小树苗,回到家还有野菜馍馍吃,书中每一页都有着简单的语言描述,每一句话都对应着栩栩如生、春意盎然的绘画,小朋友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到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万物复苏,但这一册的名字却只用"醒来了"三个字表达惊蛰的含义,书中写到雷声吓到了大熊猫,又借用大熊猫的眼睛让小朋友认识到了哪些动物是需要冬眠的,青蛙、刺猬、蛇还有小熊,春天来了,唤醒了它们,也唤醒了万物,动物醒来,人们开始劳作,新的一年忙忙碌碌,这就是奋斗的生活,作者就这样把古人的智慧在不经意间,传递给小朋友们。

精心谋篇,立足教育科学的故事设计

学习,是一个递进的过程。由易到难、由点及面、由小到大,从单一到类比,从习得到创新。这是一种教育学的内在逻辑。

给孩子们编写教材,也是遵循这一科学原则的,但教材的内容,有意义往往大于有意思。而对更多家长而言,对孩子有足够吸引力让他们学会专注、享受趣味的读物,比提前学到很多高深的知识显得重要得多。

《熊猫日记》写给学龄前儿童,精心谋篇,恰恰是把孩子认知与学习的过程融入到简单有吸引力的故事语言中去。

在《吃得饱,长得好》故事里,大熊猫宝宝喜欢吃竹笋,它能够从早吃到晚,所以长得又快又好,但它不满足于此,还想知道其他动物都吃什么,于是就开始观察,青蛙在田里吃害虫,鸟儿也吃虫子,松鼠喜欢吃松果,老虎喜欢吃肉,羊、牛、马都喜欢吃青草,而人类小朋友则喜欢喝牛奶吃水果和蔬菜,孩子们可以从咪咪的思维过程与行动顺序中明白,生活与学习中,多一些思考和观察,动用脚、眼和脑,就可以收获更多知识。

在《从小长大》故事里,咪咪发现了小蝌蚪与青蛙长得不像,自己小时候也和现在不一样,感到好奇,于是它们一起观察了鸭子、猴子、小猪和小马等动物幼年和成年的差异,还来到人类世界探寻婴儿的模样,了解了更多生物的发育类型与特点,实验科学的探究思路就这样从点滴中养成。

在亲子陪伴阅读中,家长也可以帮助孩子去启发思考,温故而知新,举一而反三。就像每本书的末尾处的"妈妈考娃娃"栏目,都会根据这本书中所介绍的内容,提出相应问题,检验阅读效果,激发主动思考。

孩子们可以从这一问一答中,加深对于不同动物外形、成长发育、特长本领与习惯习性的了解,加深对于我们自己生存环境、生活场景、社群交流与文化背景的了解,体现了这套书的实用价值。

当然,每本书结尾处的提问,也仅仅是一种启发思考,家长还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新的问题,与孩子全面探讨,这一过程中,自己考虑问题的方式也得到了提高和改善,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共同进益

情感输出,关注年幼儿童的教养教育

放眼玩具市场,孩子们的手伴堆积如山,各种动物公仔、各种汽车飞机变形恐龙、各类声光电闪烁,再看看身边,父母不常陪伴,没有同龄人一起玩耍。不像我们小时候,可以在有河水有花鸟的地方带着自己制作的玩具嬉戏,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劳动过周末,家里兄弟姐妹、邻居小伙伴一起分享好吃的……

现在的孩子,缺少了很多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体验,也缺失了感受爱与温暖的机会,因此无法将它们内化为自身的品性自然输出,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比如不懂感恩、不懂珍惜等。

《我爱我家》讲述大熊猫从小和妈妈生活在一起,从被衔在嘴里到背在背上,慢慢长大的它体会到"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只要有家,就有温暖。"大熊猫住在树洞里,由此类比,小鸟的家在树上,蚯蚓的家在土壤里,毛毛虫的家在树叶上,锦鲤的家在池塘里等,而人类小朋友的家在楼房里,家里有爸爸和妈妈,他们过着快乐甜蜜的生活,最终从动物回归人类主题,唤醒孩子们对于家的爱和认知。

《我是中国大熊猫》把我们中国的国宝大熊猫的特征、习性用第一人称的语言介绍出来,因为它稀有而且萌态可爱,成为了大家喜爱的动物,也成为了中国与各国之间友好交流的使者。

我们中国人的成长,起源于自己的小家,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渐渐接触到亲戚、邻里,求学工作后有了老师、领导、同窗、同事、朋友,到了一定年龄,会拥有自己的爱人与新的家庭。几十年的光阴里,我们逐渐长大的还有一个家国之情,爱自己的民族,爱我们的祖国,甚至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这些感情都需要由小到大的文化积累后才能一一输出,因此从小接受正确的本土文化熏陶,对于情感价值观的正确形成至关重要。

这便是这套书给孩子带来的最大价值——教养教育,宝妈们不妨借由故事往这些方向引导孩子。通过认知周围的世界去热爱大自然,和许多动物对话,再对比自我思考,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进而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爱护环境,此为教养之首。书中的词汇、妈妈的表达、亲子的互动,让孩子学会用公共语言去与人沟通感情,了解内心、表达需要、交流思想的顺畅,此为教养之二。眼前所得所知皆有数,但思想可到达的边界却无限,书中大熊猫的思维模式教会孩子去拓展,把心胸变得宏达而开明,登高望远、摘星揽月,知晓来处,明确去处,心向光明,此为教养之三。

这套书共10册,文字简单清晰,插图精美,纸质环保健康,轻薄便于携带,是睡前、旅途、娱乐的绝佳之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让孩子读上中国味儿绘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uqt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