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主义》这本书已经买了好几年了,前几天,再度翻看,并做了阅读笔记,才真正理解文中的内容。
我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解构文中七个理念。
七个基本的理念:
1、事情其实很简单
2、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3、任何事情都有连续性
4、如果不去做,永远做不完
5、事情的结果往往和预期不一样
6、明确界定事情的结果
7、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一、事情其实很简单
从作者的观点来看,每件事情都有很多解决方案,但一定会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案。所以,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需要思考,是否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呢。
那么,如何界定简单,或者如何做到简单呢。作者提到方法之一——用最简单的一句话(25个字以内)概括一件事。
这几天,我也在想一个事情,对于每一个职场人来说,如何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其在职场中的作用和位置。理解得越透彻,概括得越简单,由此推想,一个人如果不能将自己的工作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出来, 是否意味着,还没有达到某一个可以离开的水平,或者说,是无可替代的水平。同样,只有先用最简单的句子概括出来,才能给这个句子做扩充,我们的自我介绍,不就是这个句子的扩充版吗?
二、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这个理念字如其意,是很多人的坑啊——一个人之所以感到迷茫,往往是因为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在这个理念里,更高阶的不仅仅是清楚自己做的事情是为了什么,更要清楚,其他相关的人是否也希望这么做。这句话的外延很宽,可以列举出很多内容,比如,在工作中,不仅要搞清楚事情的目的和目标,还要让上司和下属也达成共识;了解上司的想要什么,可以少做无用功,了解下属想要什么,可以因势利导。
三、任何事情都有连续性
这里的连续性,可以理解为闭环和系统性。
从闭环的角度来看,每做一件事,或者一个沟通,都要考虑到下个一环节要怎么做或怎么说,至少,在没有达成结果之前,不要让未完成的事停留在中间。
从系统的角度来看,每件事务都包含在某个更大事务的范畴中,只有从系统的角度来看,才不会偏颇和局限。比如,有个想离职咨询客户和我说,她很不理解上司的专业水平不怎么样,为什么能够做到总监?从系统的观点来看,首先,上司是跟着公司一起创业和成长起来的,公司创业初期未必要得起精专的人;其次,上司的忠诚度才是享受了公司发展的红利的原因;第三,就是因为上司的专业水平不高才有她的存在价值。
四、如果不去做,永远做不完
非常鸡汤的一句话,没有开始,怎么会有结果。作者的立意没有放在表面,而是分析了不做、不开始的原因:困惑、超出承诺和能力范围。
是的,为何有些工作布置了没有动静, 就是因为上级没有把工作安排好,那么,要如何做呢,有三个步骤:第一,将工作落实到个人,确保每件工作,都是具有相关能力的人去做;第二,2、分解工作内容,列出工作清单,包括:工作内容、每项工作需要的时间和推进计划;第三,要运用团队的力量,给予支持和协助。
五、事情的结果往往和预期不一样
这句话让我想到了直线思维的弊端,直线思维会让我们觉得,一件事情,就应该是两点一线,只要开始,就能走到终点。但事情往往强差人意,因为,中间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了。
如同找工作,面试了不一定就能去进公司,中间还有评估和选拔环节;通过面试了也不一定能进公司,还有可能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因此,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需要有非直线的心理预期,需要有应激预案甚至还需要有备选方案。
六、明确界定事情的结果
明确界定事情的结果,从字面上看,第二点(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可以合二为一。但作者更看重的是过程的监控,界定结果只有两种,做成或没成,对结果来说,未必有中间状态。
七、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大概意思等同于同理心,但往往说得容易做得难。文中,作者也给出了如何做的方法,首先,在做事情的时候,要考虑的利益相关者和会受到影响的人,考虑到他们需求和影响,其次,将这些需求和影响因素都列入计划中,给出一些解决方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