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常识而非知识的倍增效应”(494)

作者: 周安柱 | 来源:发表于2019-11-22 15:58 被阅读0次

    昨天上午,去好朋友公司研讨战略话题,正好朋友在讲述“业绩倍增”课程,就准备先聆听学习。可是,会场里不仅座无虚席,估计站着听也空间不多了,虽然有工作人员给我让了座位,我听了几分钟后还是以接电话为由出去了。为什么,不要给别人添麻烦,朋友的课讲得真的太好了,客户和他的同事其实都很想听,只是出于礼貌让给我就没有必要了。

    在这位好友的身上,其实就体现了“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的某些美德,他真正的践行了“力行、好学和勇猛改过”的常识,所以他的课程及业绩确实有了不俗的变化。6年前,我见证了好友培训公司的发展,每个班的人数有限,他也异常忙碌。但是,透过他的“力行”,我看到了他背后有一颗“灿烂”的心,所以,凡是他需要我支持的地方,只要我有时间都会尽可能的支持,支持后就及时的、悄然的“功成身退”,毕竟目的是支持那份真诚的力行,读懂背后的心就可以了。而现在,他的生源和业绩都已倍增,他也要花更多精力学习国学了。

    中午交流时,我的一位同事分享了孩子听这位朋友课程的变化,最初变化不明显,但几个月后习惯和成绩都有很大的不同,同样的例子出现在了这位同事妹妹的孩子的身上。

    我略加分析后,总结出了一条心得:“这位老师的课程多半是非常有效的,因为老师掌握了太多关于学习、个人突破、潜能开发的常识;如果一般人仅仅掌握了一两个常识,而这位力行的老师持续多年后掌握了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常识,就可以很容易的让周围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回归到某些针对性的常识,就可以支持愿意吸收和行动的人发生内在的变化。这本质是掌握常识的多少和洞见常识本质的精准度与能量所决定的!”
    “回归常识而非知识的倍增效应”(494)

    可是,有人觉得为什么没有短期就很大变化呢,其实核心是临界点的问题,每个受众的特点和素质有个体差异;有些人已经达到临界点,稍加强化就会迅速突破;有些人则离临界点还很远,由于长时间偏离了“常识”,虽然暂时知道或领悟,但真正的回归到常识力量的效果,还需要经历春夏季冬的某一种播种和生长的过程,这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就看每个人原先积累的“步数与千里”的差距了。

    正如今早看到长期诵读和践行《道德经》的另一位老师的分享,“大道甚夷而民好径”中就透露了一些“常识”的力量,依大道而行就是最容易走的路,但很多人往往会用“知识”和思维的理解来探寻捷径,却忽略了“常识”和“知识”的差别。

    德鲁克掌握了管理学中非常多的“常识”而成为了世界管理学大师,但很多人却学习德鲁克的管理知识,结果就很难管理好自己和组织了;巴菲特掌握了价值投资学中足够多的“常识”,结果成为了世界的股神,但很多人往往模仿其“投资概念”而无法获取投资的超越;清代大儒曾国藩也是掌握了儒学的“常识”,成为了“为将为学为师”的大家,许多学曾国藩知识的人是很难窥破儒家秘诀的。

    追寻常识,回归大道;学习知识,并通过精进践行来发掘“常识”。老子的感慨:“大道甚夷,而民好径”,以及“不知常,妄作凶”,或许该敲打醒很多走错路的“努力者”了。

    向圣贤和常识致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回归常识而非知识的倍增效应”(49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urq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