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040742/d4e6b70290326d4e.jpg)
《初食笋呈座中》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以初出林的新笋寓意,讽劝当权者要爱惜人才,而不应横加摧折。
《初食笋呈座中》是李商隐的早期作品,当作于唐文宗大和八年(834)。李商隐大和七年(833)到京师应试落第,遂东游郑州、华州一带。华州刺史崔戎送他到南山读书。次年三月,崔戎调任兖海(今山东兖州西)观察使,作者随至兖州幕中,掌管章奏之事。徐湛园云“此疑从崔戎兖海作”,冯浩从之,以为是李商隐早年居崔戎幕府所作。刘学锴、余恕诚的《李商隐诗歌集解》认为此诗也许是他“少年时代客游洛下等地时,于某显宦席上所赋……自比‘嫩箨香苞’,亦弱冠少年口吻”。
此诗咏物寄兴,情感激越而多愁善感。首二句先描述初出林的幼笋鲜鮮嫩清香,喻其品质之美,需要爱才者予以呵护扶持。“嫩箨香苞初出林”,诗人起笔便细细描绘了初生之笋的形态。这样壳嫩笋香的初生之笋,洋溢着勃勃的生机,只待春雨浇灌,即能昂扬九霄。接言其价值千金,却被剪伐作兖幕宴席上的佳肴,感伤之情溢于言表。“於陵论价重如金”,平平叙来,却蕴含怜才惜物之情。很多人认为这句诗是诗人向座主的器重表示感谢。嫩笋要论价,是因为初生之笋鲜嫩可口,所以食者众多,求者亦多,因而在於陵这里的价格和黄金一样贵重。诗人在这一句里已经点出一丝悲的意味。嫩笋正出林就要论价了,而且价值甚昂,但语气终还是压抑的,平缓的,冷静的,客观的。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三、四句由咏物转出寄兴,由此从幕府宴会上的食笋联想到皇都长安,那素有“陆海”之称的鄠、杜竹林更有无数美材,鲜嫩清香的幼笋是可以长成凌云大竹的,可是它们被无情地吃掉了。“凌云一寸心”,谓嫩笋一寸,而有凌云之志。这里是一个双关语,喻人年少而有壮志。这两句回答了对嫩笋“於陵论价”的另一个原因。那就是竹林茂盛,所以可以食笋,忍心“剪”去它凌云之心。卒章而诗人的一片哀怜之情也显露出来。诗人痛惜嫩笋被食,喻人壮志未酬,这是一种悲哀;而联系到诗人于大和六年(832)赴京应举不第,那么就还有另外一层意味了,就是或许是因为皇都长安里“人才”太多,所以他才下第的。可是“剪”去的是一寸凌云之心。一个“忍”字用得十分出色。忍者,忍心,实际上联系到“凌云一寸心”看,作者表达的却是“如此暴殄天物,于心何忍”之意。悲己之不遇,痛上主之不识己,一片哀怨之情弥漫其间。
此诗以嫩笋比喻自己,嫩笋一寸而有凌云之志,诗人同样如此,年少而胸怀大志。可悲哀的现实却是嫩笋被食,凌云之志也夭折在初出林的时候。而诗人也一样壮志未酬,空有“嫩箨香苞”美质,却没有了昂扬九霄的机会。既哀且怨之情充溢全诗。
注释:
嫩箨(tuò):鲜嫩的笋壳。箨,竹皮,笋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