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对中国文化发展的看法(一简繁变化)

对中国文化发展的看法(一简繁变化)

作者: 1L陈康 | 来源:发表于2018-11-08 21:14 被阅读0次

            在这里我想讨论的中国文化并不是指那些宽泛的诸子百家、四大发明之类,甚至也不是专指文学作品,仅仅局限于从古代的诗词到今朝的小说、电影而已。为了写这个东西,自己都恨不得在标题上再加上长长的一串限定词,生怕写偏了、写歪了。自我脑海中的第一印象而言,主要是对着“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其实我想说的想写的也就是这些文化到网络文化的发展,何况写的思路也来源于自己读过一首好诗之后,又在手机上刷抖音、看视频过程中突发的一点感想而已。

            对于文化的发展方向,我的第一点感悟是由简到繁。具体体现于文章越写越长,把诗词写成文章,把文章写成书,书越写越厚,把书变成电影,电影越拍越长,直到把电影拍成电视剧,电视剧拍成泡沫剧。

            单纯从数字上对比来看,诗经里面的作品,简单的只有几十字,多不过上百字,就算整本诗经的三百多篇也不过三万余字,尚不及现代小说特别是网络小说的零头。而这个过程是逐步从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的几十字增长到元曲的上百字几百字,再到明清小说的几千字几万字,再到现在盛行的网络小说,动辄以百万字甚至千万字计数。至于演变成电影、电视剧这种字节类的东西,可比性就很不好说了,可以把厚书演绎成10分钟的经典,也可把10分钟的吃饭演成100分钟的扯淡(具体见某些某类韩剧)。

            而这,恰恰是与中国汉字的发展变化相反的。中国的汉字(老外的文字暂时不说,基本没有传承性),一开始是象形文字,很多的字,观其形,基本能解其义。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汉字逐渐简化,到得如今绝大多数地方使用的都是简体字(湾湾省和某本除外,但他们的在某些字比我们的还简化),书写方式也是由篆书、隶书变化为楷书、行书,直至笔画简洁到可一笔将整个字甚至整篇文章带过的草书。我猜想,是不是因为字的简化,导致单字所能表达的意思相对繁体字减少,继而对同一事物的描述就需要更多的简体字来书写?

            同时,用文字来描述某一事物的特性,更难达到作者(或表演者)的基本预想,故又渐渐加上了肢体语言和各类道具。如古代说书人在讲的过程中往往有各种手势和各种动作,往往惊堂木一拍,也能营造出一些氛围来。再往后,可能一人不及多人配合营造出来的效果、氛围好,渐渐就衍生出小品、相声、话剧等种类繁多的文化作品和艺术形式了,再往后,仅仅通过形体语言和文字的描述愈发显得不够,电影也就越来越盛行,电视剧也就越来越长了。当然了,电影和电视剧的盛行,一方面是文化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更是技术和时代进步的产物。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个人爱看书胜过看电影。书籍的优势在于文字所给予人的想象空间远大于电影的具体描述,一百个人读同一本书(文章),可能会对主角的形象有一百种期盼和想象,一旦某一个经典产生,后人将再难超越。如李白的“举头邀明月,对饮成三人”,醉酒咏月抒胸意之后无人敢轻易举杯。而电影的优势在于优秀的演员能够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将观众对某一方面的想象延伸至极致,从而造就一个荧屏经典。但人们往往记住的也就是某个人主演的某个角色是经典,对文学作品本身的记忆、探究并不深刻,而且后面更多人会想从其他方面突破这一经典,在不断的尝试过程中,也就出现了XXX版本的电影电视剧了。

            电影越拍越长的表现在老外身上最明显,中国的电影文化也逐渐吸收了这种特点,,不过现在思考的主题是中国文化,至于中国文化以及世界文化的包容性,只能留待后面有空了再慢慢捋一捋。电影叫座叫好,当然得拍个续集,续集更好,当然得拍个续集一二三四五六七,所以,现在是电影拍着拍着就成了电视剧,有些电影不看第一部就根本不知道第二部是什么情况。电视剧也一样,拍出了续集,续集继续续,实在续无可续,那就把某一个片段按照某棒子的做法,吃饭10分钟拍出三四集的效果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中国文化发展的看法(一简繁变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usg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