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313691/d00cceba7b6260d3.jpg)
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家电类的厂家代表,负责对接区域经销商,上传下达。
那时候对接的第一家经销商经营额约3000万,一年下来毛利率百分之十几,老板个人一年纯赚约400万左右。
当时我是不服气的,因为老板也就是初中学历,比较抠门,张口都是大白话,为人嚣张跋扈。而且在我们之间有冲突的时候,他还经常向我直属领导打小报告,而公司又习惯于维护经销商利益,千错万错都是我们的错,不允许我们说经销商不是,夹板气没少受。
总之在我眼里,经销商老板就是属于素质低还鸡贼的那种人,搞不懂这样的人到底是靠什么起家的。
时间一长,对接客户多了后发现,大部分的家电客户层次都不高,貌似素质跟赚钱这个事好像并没有直接关系,至少在家电圈里是这样。自己老是拿素质说事,只是在寻求一种优越感而已。
如果只是看这些人现在的所作所为,就觉得他不如自己就大错特错了。要发现他们的过人之处得从源头上找答案,看他们是怎么赚取第一桶金的。
因为他们从0到1,从1到2到3到4的几个阶段,他们的性格也会随着他们每个阶段所拥有的财富多少发生着变化,或变得膨胀,高调张扬;或变得保守,不敢投入,斤斤计较等,我们所认为的他们身上“粗鄙”的性格成分并非与生俱来,很多都是后来在不同阶段被催生出来的。其实,大部分人在发家前都是谦卑,勤奋,好学的。
从0到1。
起步阶段最考验一个人,也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他们当中很多人要么是走投无路后选择了做生意,结果出乎意料地赌对了;要么是在一行内熬了几年,碰到行业起势,生意开始风生水起;要么是出于个人原因,不甘平庸,东折腾,西折腾,在那个物质供给不足,野蛮生长的时代搞出了名堂。
无论是哪种原因,他们都无一例外地承受了”万一赔了该怎么办”的压力和风险,甚至一开始就准备好收拾做砸了之后的一地鸡毛。他们做足了失败后的预演,才会在一开始就有一股看准了就干,干了再说的行动力。
正是这种强大行动力以及面对风险的心态给了他们从无到有的可能性。这跟教育高低无关,跟说脏话,随地吐痰的素质无关,跟他们历经了很多事后,能够对自我的行为和结果负责的行事风格有关。
我开始觉得市场给予与他们的奖赏是与他们的风险承受能力所匹配的,是应得的。
当然担风险不一定就一定要跟做生意一样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只是我们身上损失厌恶的特质尤其明显:手中稍微有点钱就立马会陷入到可能会失去它的焦虑当中,更别说拿着这钱去扩大再生产,抓取新的可能的机会。相比于他们, 我们更喜欢呆在自己的安全区,缺乏一种果敢精神。
从1到2。
只要成就了第一步,再迈向第二步时,较之前会容易很多。
也许只需要跟着行业的增长的就可以轻松实现规模翻倍。 此时,基本盘已稳,可以经得起一些小风小浪,平台已经成型,很多事情已经自成系统,即使老板本人放任公司一段时间不管,公司也不会因为他的缺席而出现运营停滞的情况,之前已沉淀完成的渠道和员工会自然而然地帮他挣钱。
在工作中碰到过一老板,农村出身,公司进入到了可以自行赚钱的阶段后,他每天早晨就在办公室旁边种种菜,浇浇花,锄锄草,白天就盯岗,整天还把自己搞的很忙的样子,没有意识从公司大方向去着力,你去跟他沟通运营策略,市场方案什么的基本都不听,因为他觉得现在状态就挺好,小富即安。
他在我们眼中属于典型的“在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的人,保守且封闭,自大,沟通时还比较擅长胡搅蛮缠。但这都丝毫不影响他公司利润的创收。 但要继续往上走,这样的格局就会圈定他的上限。
从2到3,到4。。。
这时候就是从小公司向大企业去过渡了,需要老板自身更高层面的软实力。
假如他要出席会议并发言,跟以往一样,他还是只会说大家吃好喝好之类的话,没有见的,言之无味,那他也不太可能突破自身的瓶颈了。 这时候需要的就是能够认识自己的不足,授权于人,取长补短。并需要终身学习。
当然这个转变过程也很难,意味着需要从头到脚的新蜕变。
很多时候我们都瞧不上这些草根出生的土老板们。因为我们最不缺的就是从2到3,到4的思想和策略,缺的是从0到1的颠簸,从1到2的厚度,抛开这两个步骤,我们所产生的优越感就是凭空而立,容易摔得稀碎。
认识一个人,不是看他现在的风光,要看他过去的辛酸,看他是如何走出他人生中最关键的那一步。至于有没有素质,有没有内涵,那只会影响到他的上限。在起步阶段,大家都一哄而上拼命抢肉吃,没人会注意你吃相是不是优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