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做某一件事时,如果一次又一次地遭到失败和打击,就会倾向于放弃尝试的努力,听凭命运的摆布,这个时候的表现就是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的学生容易表现为烦躁、冷淡、绝望、害怕、被动,焦虑、自暴自弃、害怕学业失败而逃避学习。
习得性无助心理的形成,往往与周围的消极评价和不良的环境有关。
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是收到消极的评价,他感受到的,多是失败的体验,他们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认定自己永远是一个失败者,认为无论自己怎样努力也无济于事,并以消极的方式对待学习问题。
习得性无助的人,往往没有自信心,不能给自己确立恰当的目标,遇到困难时容易自暴自弃。他们对于失败的恐惧远远超过对成功的希望,他们更倾向于设定较低的目标以避免最后失败的体验。
帮助习得性无助的学生:
1、改变家长和教师的评价观念,形成对学生的积极评价。
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多给予关心、鼓励和帮助。
2、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积极性的源泉,同样也是无助感的根源。
教师要多给学生积极肯定的评价,引导学生充分肯定自己的优点,对他们的进步予以及时鼓励,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形成肯定的自我概念。
3、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
习得性无助的学生存在归因障碍,他们往往把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足,从而造成学习积极性降低。
通过一定的归因训练,纠正他们的认知模式,将他们从失望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同时在他们失败时,要注意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逐渐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倾向,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往往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较,所以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让学生相信自己是有特长和能力的人,让学生体会到安全感,从而帮助他们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