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9756928/db8518fb0805f4a2.png)
〔骈文:又称骈俪文或骈偶文,讲究字句两两相对,其对仗工整、声律铿锵,十分具有美感。〕
说到骈文之美,这恐怕是世上除汉语外,其他任何文字都做不到的,其对仗与声律,字句绮丽,加以恰到好处的用典,读来如累珠妙曲,让人沉醉。也有对此不以为然者,认为骈体文过于追求用典,堆砌词藻,片面追求华丽的外衣,以至内容与思想表达受限。此说法虽然不无道理,但个人依然认为骈文乃中华文史之瑰宝,此点不容置疑。
要论骈文之代表,非《藤王阁序》莫属。作者王勃之才,此不赘言,其以一篇长赋,写尽三尺微命、无路请缨之感慨。江右千里山河秀色、辈出贤者之典范,一文尽揽。
![](https://img.haomeiwen.com/i19756928/78140153dcac601a.png)
古今骈文第一神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此句无论从气势、格律、景色幻化、层次错落等各方面,均令人叫绝!都是写景,上句写动态,下句写静态,上下句几近工对,而又句中可自成对,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一动一静,相衬成趣,动者写神态,静者着色彩,画面简直美得不要不要的了。
孤鹜之飞,晚霞之落,以“共”之一字,将鹜影衬以霞光,突出画面感,齐飞,让整个画面生动不已。文学作品中写到夕阳与晚霞,多有沧桑与沉郁,而王勃此句,其勾画的图面鲜明唯美,恐怕是任何名家水墨也难以描绘的。鹜飞霞落,此刻,秋水与长天似乎凝化为背景,于此可想象出画面的层次感:远处的天空与云霞,近处的鹜影与水色,而天空云霞骛影又都倒映于秋水中,空间层次感十分强烈,这种美,就有了立体感。
此外,长天与秋水都长远存在,而晚霞与鹜影似乎只是一个过客,孤鹜与晚霞虽然齐飞,但并非同一方向,晚霞几时落尽?孤鹜飞向何方?秋水长天相接,放眼缈茫,这里似能感受到诗人无路请缨之叹,引人遐思。好的作品,读来引人神往,引发遐思、感慨与共鸣,而这种全方位、立体式的构画,实在妙不可言。
短短十四字,让人回味无穷,王勃“词情英迈”之称,可见一斑。
![](https://img.haomeiwen.com/i19756928/25434dfdda3a824a.png)
(又续:很多人认为这句写的是鄱阳湖景致,但我一直认为这是白鹭洲江景的写照。鄱阳湖向多鹭鸟栖息,水草丰美,旧时犹甚,断难致孤鹜独飞。而白鹭洲之江景,实有此象,太白有诗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其与秋水长天有异曲同工之妙。白鹭洲处于庐陵,即今之吉安,赣江中之小岛,上有白鹭洲书院,今称白鹭洲中学,是文天祥母校,解缙曾于此讲学,人才辈出,有“一林蕉雨分窗绿,四面书灯映水红”之美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