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读完了《共和十年》,这是一套系列书籍,一共三本。分别是晚晴的最后十年记录,民国刚成立的十年和抗战八年的记录。
《共和十年》的大部分内容其实我自己已经通过其他渠道了解过了。这里只讲最后一章。
最后一章讲的是有关赈灾的,当我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已经很难体会到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对我而言,少吃一顿饭,我都有些难以接受。当时的人们几乎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想到历史课本上说的,解放以后,大部分的农民几乎是处于赤贫的状态。读完这些文字,我都感觉,他们的惨状远比这上写的要惨上千倍。文字已经无法记录当时的情景。为了战争,劳动力被叫去当兵,无休止的战乱导致饥荒,百业凋零。而这样的历史在某些公知的嘴里却是所谓的自由民主的时代,某位胖子还公然宣称:民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时代。这也说明,有些人已经在美化这些灾难,企图掩盖当年的污点,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由此,我也就明白,为什么袁隆平院士的成就会这么大。因为,这是第一次让中国人民吃上了饱饭,不再为没有粮食而担忧。至少我们也可以由此去找寻更好的理想。
民国不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我读这本书的体会,他没有解决这些问题,反而更加激化。
感谢这本书提供的不一样的角度,我觉得这本书确实很好。希望以后能读到最后一部讲抗日战争的书,为这部系列丛书的阅读画上句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