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视界与边界的区别是什么?
边界是一种对抗现象。它是敌对力量的相遇地点。没有对抗,便没有边界。人们不可能越过边界而不受阻挡。
视界是视线(vision)造成的,并不能被凝视。它只是一个点,越过这个点,我们就什么也看不到了。视界本身一无所有,虽然它限制了视线,但视界为在它之外的世界开启了门径。
因此我们可以说,社会由其边界来定义,而文化则由其视界(horrizon)来定义。无限游戏参与者的每一步都是朝向视界的进发。有限游戏的参与者的每一步都是在边界之内的。
二、如何原创性地言谈、行动或者思考,成为自己的天才?
当我像天才般说话的时候,我是第一次说这些话。重复某些话,就是说出其他人似乎说过的话,在这种情况下,我其实并没有说出它们。成为我的话语的天才,就是成为我的话的发源者,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说出它们。
原创性地言谈、行动或者思考,就是消除自我的边界,远离有疆域的人格特质。天才并不是填满思想的心灵,而是思想的思想者,是视域之地的中心。只有当我们明白它内部包含了其他视域之地的原创性中心时,这片视域之地才被承认为视域之地。
三、如何从看变为看见?
看,是一个有疆域的活动。看某个东西,就是在它的限制之中看它。
那么看见,就是去看限制本身。当我们从看转向看见的时候,被观察对象并没有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看见,实际上一点也不打扰我们的看。它反而待我们如天才般地将我们置于它的疆域内,使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想象力并不是在其提纲中创造,而是自己创造了提纲。
四、如何具有原创性,超越老旧剧本的重复设置?
出生作为这样一个现象,不是一种重复。它不是过去的产物,而是永远在路上的一出传奇的重新排演。出生是一个家族源源不断的历史,甚至文化史中的一个事件。出生使其传奇性质与文化史或家族史中的剧本化之物产生了冲突,它以这一方式宣告了自身的根本原创性。
每一个角色,都有固定的剧本,其台词可供一个人耗尽一生来重复背诵,同时这些角色又有意忘记或者说压制它只是一个供学习的剧本这一事实。正是我们之中的天才,知道过去一定就是过去的,因此它不是永远尘封的,而是永远向创造性的再解释敞开着。
五、触动和推动的区别是什么?
触动(touch),并不是指两个人的距离减少至零。只有我从自己的心中,同时而原创地回应时,我才真正被触动。但是你必须是从你自己的心中,出自你自己的天才,否则你并未能触动我。触动永远是双向的。除非我以触动你为回应,否则你无法触动我。只有作为所有剧本性面具背后的我本人,我才被触动,但与此同时,我也从内部被改变了──而那触动我的人,也一样被触动。设计好的东西不能触动人。实际上,所有设计性的东西,都会被触动所粉碎。触动者和被触动者,所感受的无非是惊讶。(这一现象的不可预知之处反映在,英语中将精神病患者称为touched)。
触动的反面是推动(move)。你将我推向一个你预见或预备好的地方,这就叫做推动。这是一个舞台化的行动,只有在推动我的时候,你保持不动,这个行动才是成功的。我们只能被不是他们本人的人们所推动。只有在我们不是我们自己,并且是我们不可能成为的人的时候,我们才能被推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