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来说,阅读优先级最高的,应该是童话。
为什么?接下来,咱们就说说,读童话的好处。
进程感:世界是动态的
童话故事是一种流传很久的文本,它有典型的故事结构,而且这个结构能让大部分人从中获益。什么意思呢?童话的结构往往是,一开始有一个挺和谐的开端,但是随后主人公会跌入谷底,比如遇到一些障碍、遇到坏人、遇到一些挫折等等,但是到了谷底之后,他会获得一些神奇的力量,然后再慢慢从低谷中走出来。《灰姑娘》《丑小鸭》都是这类故事。说白了,就是这些故事有清晰的“进程感”,而这个进程感会让孩子对整体世界有一个动态的认识,而不是仅仅只在乎结果。
举一个反面例子。那就是前段时间,有个话题在微博上很火,这个话题就叫“小学生质疑书中牛郎织女”。也就是在很多小学生眼里,织女是“恋爱脑”,而牛郎没文化,还有小学生说,整个故事当中只有王母娘娘是清醒的。你看,这跟咱们当初理解的那个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不是相差很远?为什么会有这个评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多小学生只知道这个故事的轮廓,并不了解具体的进程。你看,这就是进程感缺失的结果。
希望感:对世界有安全感
童话能给孩子带来希望感。你看,原来我们成年人有一个认知,那就是童话的结局太过美好,跟现实不符。假如你仔细看童话故事的原文,会发现童话的结局其实只占一两句话,根本不是整个故事的重心。童话的大部分篇幅其实是在讲主人公怎么战胜那些波折、痛苦和困难,这,才是最重要的。
童话这个美好的结局并不是为了隐藏现实世界复杂的一面,而是让孩子相信,不管经历什么,最后能达到一个好的结果。这其实就是让孩子对这个世界有安全感,这样才能让他们有勇气发展自我。其实在心理学上,这种希望感就叫“自我效能感”。也就是,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够找到很多路径来达成目标。
说到这里,我们都知道带孩子读童话有好处。但我们具体给孩子讲故事时,往往会遇到这么一个问题,那就是还没讲到精彩的地方,孩子就坐不住了,注意力根本不集中。这并不全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的,而是听到童话故事里那些他们所恐惧的内容,孩子会有一定的逃避心理,比如死亡、谋杀、抛弃这样的情节,就会让他恐惧。
这个时候父母应该怎么做呢?答案是,重要的不是精彩,而是完整。假如讲到一半戛然而止,反而会增加他的恐惧和逃避心理。说白了,你得想办法,让孩子听一个完整的故事。只要有了第一次完整的体验,后面孩子对童话的接受度就会高很多。
关于阅读童话的理由,咱们借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复旦大学教授王安忆老师的一个观点。童话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是,故事往往是从起点开始,经过漫长的旅程走到终点,却发现又回到了原点,但是因为有了这个过程,这原点就不是原来的那个原点了。说白了,重要的不是那个看起来不错的开头,也不是那个在成年人看来充满谎言的美好结局,而是它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带来的希望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