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降世
亚当的堕落让他所有的后代都蒙上了与生俱来的原罪,进而陷入了悲惨的生活。但上帝毕竟是爱着世人的。多年以后,他把唯一的儿子送到人间,给人类带去了重获永生的希望。
从表面上看,耶稣的形象迥异于旧约的上帝。他谦逊、慈悲,从不发怒。身为至高无上的真神,他并不觉得把一个人类女性叫作妈妈有什么不妥,而且他还在很多场合主动表态,自己就是人的儿子、是货真价实的人类成员。的确,通过托生在玛利亚腹中,耶稣拥有了与常人一模一样的肉体。他体验着普通人的欲望和情绪,由此引发的内心煎熬,并不因他的神性而削弱一分一厘;他感受着普通人的伤痛和苦楚,由此带来的身体折磨,亦不因他的神性而减轻一丝一毫。所以人们说,耶稣具有完完全全的人性。真要说他与你我有什么不同,那么区别在于,耶稣身上既没有与生俱来的原罪,也没有后天犯下的恶行;他是从过去到未来所有人类成员之中,唯一纯粹而完美的一个。
但耶稣同时也是自上帝怀抱降临人世的。在这个过程中,他的神性亦得到完完全全的保留,所以基督同时是人和神。他身上既有百分之百的人性,也有百分之百的神性;人性和神性各自保留了全部的本质,又联合在同一个肉体之中。基督神学所谓的道成肉身,指的就是耶稣降临人世;道成肉身中的道,既指耶稣本身,也指他所代表的天理。通过人性与神性在耶稣身上的联合,人与神也通过耶稣连接到了一起。从此,凡人便能借着耶稣的名义进入上帝的怀抱,成为神的儿女。
公元30年,罗马人刚刚把犹太人聚居的耶路撒冷地区正式纳入帝国版图。虽然他们任命了总督管理当地,但犹太祭司阶层对于宗教事务还是拥有相当大的自治权力。耶稣的传教就始于这个当口。
我们知道,罗马人心里有个万神殿,什么异邦的神都可以往里面塞。只要别把事情搞得太大,总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可是犹太贵族们不这么想,他们嫉妒耶稣在普通民众中广受欢迎,又害怕传统教义就此式微,于是控告耶稣有推翻罗马统治的意图,要求总督一定要将他处死。
很多人认识耶稣是从他在十字架上的受难形象开始,可是为什么神的儿子非得靠流血才能拯救世人呢?为什么他不能直接说:“我要原谅世人”,然后世人就此得到赦免呢?神学家的回答是:这是为了达到圣父所要求的公义。上帝是个说一不二的神,既然他说了要惩罚人类的堕落,就必须实施,谁来说情都不行。于是耶稣来到凡间,以自己的血和肉作为献祭,平息了圣父的怒火,从而为人类送去获得最终救赎的机会(具体地说,耶稣降世是对人类的第一次救赎,末日审判是对选民的第二次、也就是最终救赎)。要不是因为耶稣的主动牺牲,所有的人类都要为原罪新恶在地狱中永恒地受罚。而当耶稣以凡人之躯大义赴死时,他代表人类领受了堕落的惩罚,世人便获得了重生的希望(当然这个希望最终只会在被选中的子民身上兑现)。
在临刑前两天,耶稣预言了自己的受难以及末日审判(last judgment)的到来。在末日审判之前,会有很多巨大的灾难发生,并夺去许多人的生命;又会有伪装者假冒基督之名,引诱人们犯下各种罪恶(有人认为这些征兆已经在历史上发生过了,有人认为它们尚未到来,还有人认为征兆正在发生)。然后,在无人料及的时刻,耶稣将带着一群天使再次降临人世。他会将死人的原装肉体复活,让他们与当时活着的人们一起接受公正的审判。所有曾经在地球上活过的人,他们说过的每一句话,做过的每一件事,都是其是否深信基督的证明,都会用于评价他们到底是该上天堂还是该下地狱。根据预定的结果,被提前选中、因而在世言行合乎要求的子民将在乐园中得到永生,被弃绝的罪人则将被神隔绝,在地狱里遭到永恒的毁灭。
因信称义
说到这里,估计又有人糊涂了:既然最终结局是事先就预定好的,为什么还要基于每个人在世时的行为进行审判呢?到底怎样才能获得最终的救赎呢?
还是那句话。人之所以获得救赎,并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没做什么。人被救赎,完全是出于上帝无偿给予的恩泽。至于哪些人能得到这个恩泽,哪些人无缘上帝的福分,早在他们出生之前便已决定。
正是这种预先的安排决定了每个人在世的行为。一方面,这些行为必然会发生;另一方面,它们同时也出自每个人的自愿选择(因为不管外界环境如何艰难,你的内心总归有选择的自由)。信徒们认定,人的任何行为都至少部分反映了他的个人意志;在审判台上,他因为这些行为而被宣判有罪或无罪,既是出于上帝早先的安排,也是个人应得的结局。无论如何,审判是非常公正的。
那些最终将上天堂的人,会在他生命中的某个阶段受到圣灵感召而深信基督。通过把身体浸入清水的简单仪式,即所谓的洗礼(baptism),他公开宣告自己对神的信心,以此被纳入神的教会。在这一刻,象征着基督之血的清水洗净了他的身体和灵魂,从而赦免了他过去和未来的一切罪恶。这是否意味着经过洗礼的人就可以随意作恶?当然不是!如果谁这样想,他就不是基督真正的信徒。全身心臣服于主的人一定会谨遵上帝的意图行事。
至于那些最终会下地狱的,即使能够听闻福音,甚至短暂感受到上帝的荣耀,终究还是不能坚持到底。在生命的最后,他仍将抱有对上帝的怀疑和抗拒。这样的人从一开始就被神弃绝。因为被弃绝,他才无法生出完全的信心。而他缺乏信心的表现又反过来印证了上帝的决定。
所以说,你该问的不是怎样获得救赎,而是如何去领会神的恩泽。如果在基督光芒的照耀下,在不断与神靠拢的过程中,有朝一日,你真的能够体会到那种完全信任、完全臣服于神的喜悦感觉,那么你便认识了自己存在的意义,你便了解了自己最终的归处。在你对神百分之百的信心之中,你感受到了神无偿给予的恩典;通过这个恩典,你在最后的审判中一定会被宣告无罪。被判无罪的人叫做义人,那么通过对神的信心而获得无罪判决的结果,这在基督神学里面就叫做因信称义。
从本质上说,一个人得到救赎并不是由他在世间的行为决定的,他的结局早在万物受造以前便已确定。但是,如果注定得到救赎,他就一定会成为虔诚的基督信徒。救赎是因,行为是果。
打个不严格的比方,独生子小薛继承了家族财富,事业开展得红红火火。我们说小薛能够继承家产,并不是因为他的商业头脑有多出色。他的继承权早在他出生之前便已经确定下来。自幼开始,他一路接受各种训练,培养了管理产业的能力,也增强了他能把事情做好的信心,而这本身就是父母给他准备好的成长之路。继承权是因,事业发展是果,这其中的先后关系,是不能颠倒的。
所以说,世人皈依基督并非因为想要改变最终的结局,信徒所作的一切,仅仅只是踏上了神早为他们准备好的救赎之路。在践行基督教诲的过程中,信徒不断确认上帝的恩赐,增强自己的信心,以无尽的爱拥抱世间,以无私的宽恕对待世人——即使他们曾经给自己带来伤害。最终,人们的信仰和由此产生的行为,都将成为审判台上的证据,证明自己是否具有进入天堂的资格。这个证明不为神、而是给凡人看的,好让世人深切体会上帝的公正。神并不需要任何证明,他知晓一切、掌控一切。神让世人看到审判的证明,仅仅是出于他的意愿,仅仅是因为他对人类无偿的爱。
至于那些非要追问到底的人,他们一会儿问上帝挑选子民的标准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是这些人、而不是那些人获得救赎,一会儿问为什么人不能通过现世的行为改变自己的命运,既然一切都是预定,哪里还存在什么公道与正义……这些问题只能暴露出提问者的无知和傲慢,说明他们被抛弃在上帝的荣恩之外。倘若终其一生不知悔改(这悔改自然也是神事先安排好的),等待他们的只会是无比悲惨的结局。
神意与人心
以历史的眼光来看,曾经激励最多子民投身战争的神正是基督教的上帝。以11世纪末开始的十字军东征为例,在这场由教皇直接发起、跨越两个世纪的系列战争中,罗马教廷以赎免此生一切罪恶为回报,号召信徒参与收复圣地耶路撒冷的行动。西欧各国的皇帝国王和贵族骑士,暂时放下相互的恩怨,将热情投向对穆斯林领地的征服。他们带领大量自愿参战的平民百姓向东方行军,高呼神的名义,肆意烧杀抢掠,不仅摧毁了君士坦丁堡(当时欧洲最大、最繁华,且历史十分悠久的著名城市)的无数文化至宝,更让广大土地染尽无辜者的鲜血。前后九次的东征行动中,横死之人竟然接近两百万之巨,而当时的全球总人口仅为如今的二十分之一!
在为上帝带来荣耀、为自身赢取救赎的狂想中,信徒们突然意识到,与其到千里之外参加圣战,何不拿眼皮底下的异教徒开刀?第一次东征开始不久,生活在基督世界的犹太人就被经常要求佩戴特殊的徽章、从事特定的职业、居住在指定的区域,很多地区的犹太人还遭到基督徒自发组织的大规模杀害,其惨烈程度仅次于二战纳粹的“种族清洗”。反过来说,后世德国人对于集中营的默认,亦部分植根于中世纪欧洲的反犹浪潮。文化上的敌意居然能够引发如此恐怖的惨剧,数百万人命浇铸的事实,实在值得每一个有能力影响社会舆论的人认真思考。
如果说十字军东征的年代过于久远,那么在晚些时候的16与17世纪,基督世界内部由于分裂而引发的法国宗教战争(French Wars of Religion)和三十年战争(Thirty Years’ War),又分别导致了三百万和八百万生命的陨落(当时的世界人口不到今天的十分之一)。直到欧洲迎来科学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愚昧的力量才终于受到重创。今天,在主流的基督教义宣讲中,上帝的嗜杀面孔已经隐没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耶稣的满目慈爱;一度只手遮天的天主教会,即使仍然坚称圣经准确无误、教皇永不犯错,也不得不跟随社会前进的步伐,承认日心说的正确,认可进化论的发现。不仅如此,在启蒙思想的启发下,18世纪开始兴起的觉醒运动赋予神意新的内涵,更激励了成千上万的耶稣子民离开故土、深耕异国,付出全部的青春甚至生命,为未闻基督的人民带去福音。在颂扬上帝的同时,他们为人看病,教人识字,反对陋习(如中国女性的裹足),提倡平等,种种行为不为现世的物质回报,只愿在对世人的爱中见证上帝的荣耀。在东方尚未开化的广大地区,正是基督信徒的远道而来,为当地民众架起了通往现代科学和医学的第一道桥梁。同一个上帝,同一本圣经,两百年前害得欧洲大陆生灵涂炭,两百年后促成世界各地福音广传;从仇视到友爱,从杀戮到关怀,决定信徒行为到底是莫测的神意,还是变化的人心?
结语
从一本圣经出发,经过两千年中许多聪明头脑的演绎,基督神学已经发展成一门自成体系的庞杂学问。在思想脉络上,基督教上承犹太教,下启伊斯兰教;三者均供奉唯一真神,对早期人类历史的叙述大同小异,又都将亚伯拉罕[5]作为自己的祖先,因此三门宗教又被合称为亚伯拉罕一神教。
在外人看来,亚伯拉罕的后代同根而生、信仰接近,最有理由相亲相爱;可现实恰恰相反,正是在三大一神教的子民之间,发生了最残酷的互相伤害。基督徒嫌弃犹太人有眼无珠,穆斯林鄙视基督徒不识真主;许多战争因宗教而发动,无数杀戮因信仰而制造。到头来,满目的疮痍到底展示了谁的力量,逝去的生命究竟成全了谁的功德?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之前,我们还是先进入第二大宗教,看看真主治下又是如何面貌。
(本章完,请继续阅读下一章——伊斯兰教的世界观)
[5]在早期人类的心目中,存在很多不同的神灵,譬如山神管山、水神管水、日神管太阳、冥神管阴间等等。容纳多位神祇的宗教体系叫做多神教。两千七百年前,犹太人创立了崇拜唯一真神的犹太教;两千年前,犹太人的一个分支在犹太教的基础上创建了基督教;一千四百年前,阿拉伯人在基督教的基础上发展出伊斯兰教。三门宗教都只崇拜唯一真神,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又都认诺亚的十世孙亚伯拉罕为共祖,因此三门宗教又常被统称为亚伯拉罕诸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