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岁,一个美妙的年龄,此时大部分的人在亮堂堂的教室里听着老师传授知识,也有些人早早离开了学校踏入社会,而姑娘就属于后者。
元宵节跟着老公坐车两小时回到了老家,路上公公来了两次电话,除了询问到哪里外还特地叮嘱到小叔家时停一下车。还有一个电话是小叔打的,邀请我们到他家吃饭,觉得小叔格外的盛情,于是把车停在了他家门口。
进门看到了七八个人围着桌子吃饭呢,桌上的菜很丰盛,摆了满满一桌。哎呀,有口福了这下,心里暗暗高兴着。坐上座的是位大爷,听他说的都是普通话,再细瞧其他几个,三四个陌生的面孔,还有小叔的大女儿也坐在桌上,旁边还坐着她“老公”,这阵势看样子是小叔家来客人了,可他们家平时来客一般不会叫我们作陪啊,心里打了好几个问号。
盛了饭来到了桌旁,家里有女人不上桌的风俗,夹菜时是站在大侄女边上的,有些奇怪大侄女怎么也坐在桌上了,顺口问了句:“什么时候回来的?”“下午刚到的。”“这么巧,你的儿子呢?”还没听到回话,一旁的老公起身走进厨房,还让我过去一下,我端着碗跟了进去,老公小声说:“阿凡提的事你少问!”
叫我少问肯定是有原因的,好吧,不问,咱吃饭就可以了。端来个小板凳坐着饭桌旁,边吃边打量着他们。大侄女长得越发漂亮了,人似乎又长高了些,一头柔顺的直发,染了黄色,衬得皮肤格外的白,穿着一件灰白色的羽绒服,那毛毛的领子看着格外暖和,两年多不见变得更有女人味了,一点都看不出是个三岁孩子的妈,还是个大姑娘。侄女旁边的小伙子是他“老公”,虽说见过两三次,但都是远看,至今还是记不住人长什么样,估计要在大街上遇到也是认不出的,觉得自己就是一脸盲。小伙子也挺勤快的,一会给长辈们递烟,一会给大侄女夹菜,吃完饭的小侄女问他要手机玩,他毫不犹豫的也给了。大侄女自小被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小叔以前还担心嫁不出去,现在有这么个人这样对她好,家里人都挺放心的,还为她找到个懂事的老公感到高兴呢!
进厨房装饭看到了小婶,问她家里的客是什么人,婶用家乡话噼里啪啦讲了一大串,能听懂的就是几个字隔壁的大伯,虽然嫁到这边几年了,可有些话还是听不懂的,嗯,知道是长辈就行了,反正都是自家的亲戚。
吃完饭回到家里,跟婆婆提起了大侄女,婆婆说问侄女的儿子跟来了不,我说没看见啊,就她夫妻两个人来的。婆婆说了些话,从她的比划中终于明白了,那个小伙子是侄女新找的男友,今天人家来提亲了。听懂婆婆的话简直是晴天霹雳,回想自己在饭桌上的问话,噢,my god!到底怎么回事!
婆婆见我发愣,便细说起来,虽然听不懂,但还是猜出了个大概。大侄女和原来的男孩分手了,新结识了这个小伙子,现在怀孕了,男方家没有母亲,是他爸爸和大爷一起来提亲的。原来这就是隔壁的大爷。
这个大侄女还真是让我刮目相看。小叔结婚后一直没有生育,于是抱养了一个女娃,对于孩子他们投入了全部的情感,可以说是百般溺爱,就差把天上的月亮摘下来了。女娃无忧无虑长大了,读书成绩不是很好,也不喜欢读书,早早就辍学了,都不知道她读完初中没有。
那年侄女十六岁,年龄虽小但个不小,一米六七左右,女孩早熟,完全看不到十六岁的那份羞涩,所以出去打工说自己二十岁也不会有人怀疑,当然在对话时你就能感觉到她的稚嫩。
有天侄女回家,告诉家人自己怀孕了,对于一个还是个孩子的孩子,大家都觉得她担不起母亲的责任。为了两个孩子的未来劝她不要生了,但她执意要生,就这样十七岁的孩子当了妈妈。虽然责怪,但小叔还是给侄女办了结婚的酒席。男方家在安徽的一个小山村,家里条件不好,虽然小叔家不是很好,但也不差,加上心疼侄女吃苦,于是让侄女在娘家生孩子。孩子生下来后理所当然的也由小叔小婶抚养,加上小婶在四十多岁时生下的小侄女,这一家人就有了三个孩子。
孩子满周岁,一家人高高兴兴又给孩子摆了周岁的酒席。大侄女因有了父母帮忙照看孩子,孩子断奶后就和侄女婿出去打工了。一晃一年过去了,男方家奶奶想孙子心切,加上小叔经济原因,不得已把孩子送到了婆家。印象中还记得那个小外甥在地上摸爬滚打,衣服的很少有干净的。也依稀记得去年大侄女带孩子回娘家后小孩生病住院,我们去给他们送饭。没曾想今年回家会遇到这样的场面。
十九岁的侄女又要当妈妈了,想想可能会成熟些的她还是那样的稚嫩,还是那个傻傻的姑娘。想想远方的那个孩子,真想冲上去吼她一顿。
看着侄女无处安放的青春。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