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唤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又到了期末复习阶段,你会发现有的学生在查漏补缺,有的学生在得过且过,有的学生在装聋作哑。
到了五年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已经基本养成,老师想要马上改变,几乎不可能。但也不能坐视不管,任其发展下去,耽误学业吧。
怎么改变这一现象呢?
我认为改变学生的思维比传授知识重要。
知识再怎么重要,学生不学也是白搭。
怎样让学生参与并主动学习呢?
一、故事激励法
在班级里天天给孩子唠叨,要好好学习,不然长大了你怎么办,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一点用途也没有。还不如给他们讲个励志的故事更有吸引了。比如身边的同学,熟悉的朋友,名人,伟人等刻苦努力的故事。
二、方法引路
好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节省学习时间,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可以在班里开展学习方法交流会,轻松搞好学习。让每位同学把自己高效又实用的方法说一说。自己同学都非常熟悉,同学提出来的学习方法,也更有助于学生接受。
在交流中,老师把所有的方法整理归类,让学生摘抄并粘贴在课桌角,家里的书桌旁,随时查看,慢慢掌握。
当然老师也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尝试使用,或者训练学生掌握一些高效学习方法。
比如,模拟考试的时候,看到学生在发呆,可以引导他:请你尝试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解一解,即便你错了,也没有关系,因为你曾经努力尝试解答过,老师讲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时,你能够很快学会解这道题,且掌握的比较牢固。你甚至可以把试卷中不会做的题,不理解的词语或概念在旁边打个小问号,考试结束后,你努力尝试去了解他,可以通过工具书,可以查阅网络,也可以问老师、问家长、问同学,培养自己的好奇心,了解一点算一点,学会一个算一个。在不断尝试中改变自己,取得进步。
三、因材施教
老师还要给学习困难的学生降低要求,设定短期目标,让学生认为自己稍微努力一点就可以做到。相反,任务太多、太难,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封闭自己,结果就会止步不前。当然,这一切都需要老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因材施教。
如果老师的课堂有点情趣,效果会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