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省:从字面义理解是夜晚的反省。再扩展开来就是对事情的反省和对自我的反省。
暮省应该反思什么?
暮省的主要反思内容是事件。就是通过不断地反思,和学生一起,把事情做得更好。
举个例子,今天,或这一周,学生的课堂表现很差。那么,我们就要对这件事情进行反思。反思就是一种系统性的检查,看看哪个环节出现了漏洞。因为许多环节都可能出现漏洞。例如:
1、晚上在寝室是不是没有睡舒服?
2、老师的课堂是不是没有趣味?
3、老师讲解的知识点是不是有难度?
4、学生对学习是不是没有兴趣?
这里交代的只是思考方法,实际上课堂问题往往被几个关键因素决定:
1、学科存在感(学科地位及教师权威)
2、学生的学习动机(内部)
3、教师反馈(外部)
好的教师一定内外兼修,通过外部约束,逐渐达成内在的自觉,这就是胡萝卜(价值吸引)加大棒(外部纪律)的原则。
跟学生一起,排查问题,将课堂问题当作我们共同面对的问题,找出具体的症结,然后讨论解决方案,这就是暮省。在这个过程中,所有人都得到了学习,得到了发展。
要避免假暮省,例如:
公开地批评指责学生,无论是针对个体、全体,还是不点名地批评。或者打情感牌,让学生感觉辜负了老师。
这种暮省,违背了“对事不对人”的原则。要深刻领会干国祥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对灵魂无限爱护,对错误零度宽容。”我们经常是友过来的,无形中指责人,贬低人,收买人,贿赂人。同时,在错误面前,无法做到坚持原则。更多的时候,我们无法把这二者协调起来:只要是爱护人,就牺牲了原则,替孩子辩护或打掩护,为讨孩子喜欢而违反原则;只要是坚持原则,又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对立面,以原则之名,导致师生关系的恶化,以及孩子的不服气。
暮省除了对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件进行反思外,还可能包括其他内容一一
1、讲述榜样的故事(名人的故事或身边的故事),借以激励学生。
2、对一段时间以来的班级生活进行总结提升。
3、分析社会热点事件,以及他们对我们的启发。
4、对一些核心概念、重点规则进行分析讲解。
暮省怎样做能深入人心:教师针对不同事件,运用管理手段或运用教育手段,或者同时运用管理手段和教育手段。
要注意,教师在管理时不要惩罚和羞辱,羞辱是没有意义的,惩罚只适用于极端场景。
教育时,教育不是批评乃至于批判,不是指责乃至于羞辱,而是一种帮助,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这一行为本身带来的后果,帮助学生改变认为这个错误只是小事的认识。有时候这种暮省是全班性的,老师可以搜索资源,做成ppt,帮助学生深入认识这一错误的行为。
教师如何暮省?
在师生共同生活中,学生出现错误行为,师生的心理过程是:情绪、认知、反应、后果。学生:情绪:内疚、害怕、逃避。
认知:为了平复不好的感觉,会将错误合理化。
反应:如果学生受到了批评或指责,他就有可能拒不认错。
后果:怨恨、报复、反叛、挑衅。
老师:情绪:生气、愤怒、失望、沮丧
认知:都是你的错;你给班里惹麻烦了;你挑战了我的权威。
反应:指责、羞辱、惩罚。
后果:孩子害怕、怨恨、报复、反叛、退缩。
这是一种自然的反应,因此师生之间的交流,往往就变成了权力之争。权力之争的另一面,则是情感捆绑。
在这种情况下,暮省往往就成了说教,甚至批评或指责。就像过去的班会,就是对这一周以来班级的各种问题进行集中批评。
面对学生的错误,怎么整理教师的反应,重构对学生的认知和行为。
教师先调整自己的认知,通过调整认知,来调整自己的情绪反应。
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先有如下意识:1、学生犯了错误以后,选择掩盖或逃避,而不敢承担,这是一种自然反应;2、学生所犯的大多数错误,都同时意味着发展的机会,而不仅仅是不好的事情;3、教育的目的,不是强迫学生认错,而是鼓励学生承担责任,从错误中学习,成为一个更有责任感的人。
教师的情绪反应就是谅解和宽容,就是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发生了什么?(澄清事实)为什么会这样?(寻找原因)我们能做些什么弥补?(承担责任)我能帮你做些什么?(提供协助)
教师要认识到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发展人,教育必须基于信任与尊重之上。
教师如何走进学生心里?
这个问题是教师们想做到但通常做不到的。第一条建议是:“走在问题前面”。
教育中的绝大部分问题,至少80%的问题,都可以提前预测到并加以排除。之所以没有排除,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件事在心中的重要程度还不够,二是教师缺乏相应的职业习惯。如果教师不是带一个班级,而是驾驭一架飞机,那么,你一定会“走在问题前面”,因为一旦出现问题,可能死无丧身之地。重要的时刻,甚至是生死攸关的时刻,教师会集中注意力,反复检查。还有当教师的教学产生恐惧心理的时候,上课前就非常紧张,直到下课后,整个身体才放松下来,这就促使教师上课前认真备课。职业习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尤其是迟到、不交作业、教室卫生脏乱差等常规问题,是靠职业习惯解决的。
就像谈恋爱一样教书育人。教师要爱自己的班级,自己的学科,自己的学生,要学会相信种子,相信岁月,这是一个人自我成就的最好方式。
把自己当成学生,把学生当成老师。
教育不只有对错,对错之下有着海洋一般广阔但暗黑的潜意识空间,这就是孩子对于世界、老师以及自我的感受。因此,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和感受问题。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把学生当成我们的老师,通过改变自身去不断地影响学生。
和学生交往的技巧:
1、尽量不要公开点名批评学生,表扬宜公开,批评宜私下;
2、到了中学,尤其是高中,甚至都不要轻易表扬学生,而是分享学生的作品与成就;
3、不要等学生出了问题才去关注他,平时就要关注和关心学生,并且知道如何真正地关心,以及如何分配你的关心;
4、避免收买学生或粗暴对待学生,要将友善与原则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教师的权威,学生就会追随你;
……
只有真正地爱学生,真正地站在学生立场去感受问题,才能不麻木,才能在处境中找到最恰当的反应。
正像《教学勇气》中所说的,优秀教学不能降格为技术,优秀教学源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善。
我们在教育学生,但是更为根本的,我们必须学会和学生共同生活。只有在共同生活的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成为学生的同行者和导师。
网友评论